李在古回到家中,屏退左右,将李二要御驾亲征高句丽的事告诉了张如莲。
张如莲听后,一脸惊讶。
她想了想,好奇而疑惑地问李在古:“如今朝中并不失猛将,圣上为何要亲征?”
李在古不假思索道:“据我猜测,圣上之所以要御驾亲征,原因或许有二。”
张如莲随即紧紧地盯着李在古,目光中充满期待。
“圣上已年老,希望在有生之年再次出征,建立更大的丰功伟绩。换言之,圣上开始好大喜功。这是其一。”
李在古降低声音,谨慎道。
“其二,圣上不希望将高句丽这个大隐患留给下一代。大唐自从建国那一刻始,高句丽便是大唐的心病。
高句丽与大唐以往所遇到的游牧民族相比,其更拥有与大唐一样的农耕文明。虽然比大唐落后,但与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相比,高句丽人的政治远见与文化素养则要高很多,因此,高句丽人一有机会便暗中挑拨大唐与游牧民族的关系,以求在混乱中自保。
总而言之此国的存在,对大唐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另外,圣上认为太子天性软弱,若如今不能灭掉高句丽,恐怕日后会给太子带来麻烦。圣上担心百年之后,太子继承帝位后无法与高句丽抗衡。
圣上认为御驾亲征,必定会增强我军士气,更容易歼灭高句丽。”
张如莲明白似的点了点头。
李在古轻轻叹了一口气,小声谨慎的对张如莲说道:“我心里有个不好念头,总觉得圣上此次亲征,不能一举荡平高句丽。”
“为何?”张如莲眉头一皱,急问。
“圣上亲征,是可以让我军士气高涨,但有一个弊端。”李在古不紧不慢道。
“哦?”张如莲脸上疑问之色更浓。
“圣上若亲征,我军将领在前线指挥作战之时,便容易缚手缚脚,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夫君言之有理!”张如莲若有所思,“将领指挥作战之时,必定每次做出决策之前要问圣上意见,若这样,容易延误战机。”
“夫人聪明,一说便明白!”李在古露出一丝笑容。
张如莲微微一笑,但随即收起笑容道:“既然如此,夫君为何不劝说圣上不要御驾亲征高句丽?”
“圣上心意已决,劝说也无用。”李在古也收起笑容,显得有些无奈,“不过,我会找机会再劝劝圣上不要亲征高句丽。”
张如莲“哦”了声,然后又问:“圣上是否已定下征讨高句丽的将帅?夫君是否随军出征高句丽?”
“圣上还没有定下征讨高句丽的将帅,至于我是否随军出征高句丽也没有定。”李在古不假思索道。
略微顿了一下,他补充道:“圣上如今只命令做好出兵准备,具体的出兵时间还没有定下。”
张如莲点了一下头。
接下来,夫妻二人转移话题,闲谈其他话题。
……
李二决定征讨高句丽后,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开始着手出兵前的准备。
李二一方面下令建造战船,筹集军粮;另一方面分别派遣使者去高句丽、百济。
去高句丽的大唐使者见到泉盖苏文之后,传达大唐皇帝旨意,要求高句丽从新罗撤兵。
泉盖苏文直接拒绝了大唐使者的要求,并且口出狂言,即使大唐皇帝亲自率领军队前来,高句丽人也不怕。李二早已猜到泉盖苏文会拒绝大唐要求,听到使者传回来的消息后,更是决意要御驾亲征高句丽。
至于百济,其国王见到大唐使者之后,立即表示会从新罗撤兵,同时派出遣唐使请罪。
百济只是表面上答应大唐要求,暗地里继续与高句丽攻打新罗。
李二派使者分别前往高句丽和百济,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让高句丽或百济向大唐请罪,而是拖延时间,好让大唐有更多时间备战。
李二召集群臣,商议征讨高句丽之事。
君臣商议过后,决定先派出先头部队试探高句丽实力,以及试探高句丽是抵抗还是投降。
李二正考虑着要派何人为帅之时,郭孝恪派人传回西州军情急报。
郭孝恪的急报内容是,焉耆国依附西突厥,停止向大唐纳贡。不但如此,焉耆凭着有西突厥的支持,竟敢侵扰西州边地,掠杀西州军民。
李二看到郭孝恪的急报后,火冒三丈。
小小的焉耆国居然敢与大唐为敌,简直是自寻死路。
想当初,焉耆国主动遣使入贡,一直与唐保持良好关系。
贞观十二年,高昌联合西突厥入侵焉耆国,攻陷数个城市,抓获二千左右个焉耆男子和妇女。
为此,焉耆国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请求出兵支援。
大唐二话不说,就出兵帮助焉耆对付高昌。
可是,大唐灭掉高昌之后,焉耆国的国王龙突骑支却选择臣服西突厥。
龙突骑支将女儿嫁给西突厥重臣屈利啜的弟弟,彼此约为唇齿之邦。
从此,焉耆对唐的贡赋越来越少,最近两年直接不再纳贡。
焉耆不纳贡便罢了,但其得寸进尺,竟敢出兵侵扰大唐西州边地。
焉耆这是典型的过河拆桥。
李二可不是随便能惹的主,当今大唐也不是其他国家随便能够惹的。
大唐奉行的是: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龙突骑支不好好的当他的焉耆王,却来惹大唐,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李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委任李在古为西州道行军总管,郭孝恪为行军副总管,择日率兵马进攻焉耆。
李二本来想委任李在古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句丽,但考虑到李在古对西边熟悉,更适合出任西州道行军总管。
另一方面,李二希望能够速战速决,一举拿下焉耆,免得影响征讨高句丽的大局。
当今大唐,既对焉耆熟悉,又能够速战速决拿下焉耆的将领中,李在古是最适宜的人选。
李在古对李二的决定没有异议,即日动身前往西州。
临行前,李二握着李在古的手,语重心长道:“在古啊,如今大唐要全力应对高句丽,因此没有多余的兵力给你带去西州。朕希望你能够明白朕的无奈,也希望你能替大唐、替朕好好教训焉耆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