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迷姝
第236章 试吃灵药
作者:默姬更新时间:2024-11-21 06:59:27
第165章 试吃灵药

安郡王的临时官邸外,二十个太学生站在台阶下,整整齐齐。

大厅内,一身淡青色烫金云纹,上面同色隐纹海棠花的安郡王站在中间,背对着依旧着黑衣帷帽的齐六姑娘,眼光闪烁不定。

“他们,可是不多的几个太医署能派来的大夫。如果你这法子没有起到效果,余下,我们能做的,就不多了。”

他缓缓转过身,慢慢说道。

齐瑶匆匆赶来,跟他说要给太学生集体种痘。

种痘,这种说法,他也闻所未闻。

至于齐瑶说的功能,他也未亲眼所见。

但本能的,他对面前这个面色微微疲惫,双眼似乎穿过他,眸子里清清冽冽的女子又想要信任。

太医署医正李纲现在病倒了,太医署现在没有太医来处理疫症,来的,只有他的学生,在太医署呆的最长的,不过四五年。

就是这些人,也是他现在惟一能动用的医者了。

集体种痘,就是说,如果有效,他们自然可以帮他大忙。

而如果无效,就是他安郡王一把痘毒,毒死来帮他的太医署学生,今后,怕没有人再肯来。

“九爷,”齐瑶有些焦急,没有时间了。她刚轻轻叫出口,自己便一愣。

安郡王习惯身边人叫自己郡王,但“九爷”这个称呼,还是只有宫里极近的那些人才这样叫。

看到萧轩透露出的吃惊模样,齐瑶在心里嘲笑着自己,现在还是以太子妃的习惯,称呼安郡王。可是都过去了,现在她只是一个臣女。不该这样叫的。

“九爷勿怪,臣女跟长公主谈论痘症时,跟着长公主叫顺口了。不然,还是称安郡王比较明白。”

萧轩点点头,又摇摇头。

“不过是一个称呼,怎么都好。”他还想说一句,本郡王在书院,一直隐名,他们都叫安九的。

可是想想这样说,齐六姑娘大概会以为他有意亲近,不大稳当,便闭了嘴。

“九爷,我妹妹已经在我父亲母亲,还有她自己身上试过药性了。身子无恙时,不过一两天,都能挺过去。这些太学生,正当风华,不会有事。”齐璋见安郡王犹豫不决,妹妹等得着急,便开口道。

没有意识到,他也跟着妹妹叫了九爷。

萧轩不置可否,也没点头。

姑姑长公主清河历来都不跟他人来往,这次却能跟齐瑶探讨,可见把此事看得很郑重。

这更说明,此次痘症疫情严重。

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齐瑶十分坚决的说道,“实在是不能再等了。这次疫症,连恒一长老都预测到了。所以,长公主才主张把九爷招回来,主持对付疫症。这几日,流民间相互往来,病症只会传得更加快。九爷再不下决心,死的就会越来越多。”

外面台阶下的学生等的寒冷,不由开始搓手跺脚起来。

萧轩知道李纲跟齐瑶说的是对的,再不隔离那些病人,这病传的会越来越快。

这种时候,实在是时事逼人。

“按你的方法办。”安郡王不再犹疑。

他跟孙华南在沙盘上排兵布阵时,孙华南也曾说过,一军之将,在形势不明时,能做的最明智的事,是迅速做出判断,相信自己的直觉。

因为,犹疑不决,只会让机会稍纵即逝。而错过了机会,可能死的就不是几个人,可能会是一支军队。

齐瑶屈身施礼。立即匆匆下去,吩咐将这些人带到另一个小屋。

鲍二爷轻声说道,“当断则需断。郡王做的没错。”

齐璋嘿嘿道,“六妹妹做事从来都不会出错,没问题的!”

安郡王萧轩看着齐瑶的背影,对鲍二爷道,“本郡王既然没有别的选择,不如先信她。”

齐璋听了撇撇嘴。这是什么意思?!

萧轩转向鲍二爷,“况且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要分离病患,还需要很多的帐篷和人力。”

齐瑶对着二十双怀疑的眼神,安静的问道,“你们是想自己去死,还是,在我这里服药,两条路,你们自己选。”

刚才听了这个黑衣女子讲,现在有一种灵药,可以保护他们避免痘症来过人。

但是因为灵药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效,所以,他们可以自由选择。

学生们听了面面相觑。

灵药?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能治痘症的灵药啊。这女子,到底是神还是装神?

一个学生忽然开口问道,“听这位女先生的意思,去看病人,就是死路一条吗?”

来之前,虽然他们想过了各种可能,但最终,都会考虑意外的发生。

可是,这些都被自发的忽略掉,不去想。此刻被人当面指出,真的是死路一条,忽然有了一种恐惧,和赴死的悲凉。

“不,你错了。你们,只算是试药人。这灵药,吃了未必会活,但不吃,只怕必然会死。”

“什么意思?!”学生们的恐惧被加深了。

“既然入了杏林之门,你们自然知道祖师爷神农氏。神农氏为了天下人,而食百草,你们,这些太医署的学生,难道不能学学你们祖师爷吗?”

学生们似乎被问住了,沉默了一会儿,开始互相低声商量。

一会儿,一个学生站了出来,“女先生,请问这灵药,是谁人所制?什么药材,作用几何?”

齐瑶大大方方道,“是我做的,这灵药吗,就是可以让人不用再受痘症之苦。可这个制药之法,你们也知道药师爷有规矩,不能告诉你们的。”

医行和药业并不相通。

会治病的,并不一定能炮制药材。而制药,又是另外一门大学问。

就像大夫经过多年积累,对一些特殊病症,有独门偏方,这偏方,就是大夫吃饭的本事,做为家传秘笈流传下去一样,制药,更是一门手艺活。

制药大师傅,也是经过多年在药材上的浸淫,熟习药理,对药材的药性,毒性和炮制方法,都有各自的秘笈。

人家看家吃饭的本事,自然是不能轻易告诉他人的。

另外一个学生拱手道,“女先生说的是,这制药之法,我们不会问,但既然说是灵药,药性和作用,究竟如何,最好能知道。我们都是太医署学生,对药理也大概知晓,知道这些,也可以更好的将药性试出来。”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