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大明之好运加身
第57章 眼红
作者:梁可凡1更新时间:2024-11-21 04:58:17

“这些是要送进宫的,万万不能有半丝瑕疵。”这句话,五天来,老关不知说了多少遍,负责为绸缎评级的女工在这句话的作用下,诚惶诚恐,一匹丝绸只要有针眼那么大的瑕疵马上评为二级,也就是不能送进宫,但可以高价卖给皇亲国戚、勋贵、官宦。

至于那些送进宫的,完全做到零瑕疵。

这样的绸缎一共十车,由贾小四带人过来交接,清点无误后运进宫。

老关悄悄塞给贾小四一块金锭,金光闪烁间,贾小四克制住拿到嘴边咬一下,验证真伪的冲动,眉开眼笑地道:“娘娘说,织一些花色老成的。”

花色老成的?老关身为安乡伯府的管家,成天和勋贵们的管家打交道,早就学会听话听音,忙道:“可是太皇太后要用?”

宫里的娘娘那么多,真正说话管用的只有一位,那就是太皇太后,现在孙太后的话都不管用,老关却觉得,贾小四提的娘娘是指钱皇后。

钱皇后上头有太皇太后和孙太后,正好借新式织机织出来的绸缎孝敬两位长辈。而大权在握的太皇太后当然是首先孝敬的对象,她的年纪也大很多。

“可不是。”贾小四道:“最好多一些花色。”

“好,小的这就让绣娘画些花样子。”老关毫不犹豫答应下来,道:“五天后公公过来,一并送进宫。”

见老关这么痛快,贾小心心情大好,道:“那敢情好。”

绸缎拉进宫,尚衣监作价,五天后将银子送过来,同时再拉一批绸缎进宫。老关送走贾小四,马上叫郑氏过来,让她赶紧画些花样。

画花样子供宫里的贵人挑选,宫里贵人挑剩下的,可以织成二等绸缎。郑氏灵感涌现,马上组织出色的绣娘着手做这件事。

六百个织布的女工,六成是绣娘,只要是绣娘,就没有不会画花样子的。勋贵府里来的绣娘,花样子犹其出色。她把这些人抽调出来,让她们专心画花样子,再招一些人顶替她们上织机。

这件事报到张宁那里,张宁对郑氏的行为大加赞赏,倒不是为宫里贵人画花样子的事,而是郑氏无意中做了一件事:设计。她误打误撞,将现代设计的理念完全实行了。

“画花样子这些人,月例提高三成,郑氏的月例提高五成。”张宁道。

提高这么多?那些人只是动动笔,比上织机的妇人们清闲多了。老关道:“会不会太高了?”

“不会,就这么办吧。”张宁道。设计人才应该领高薪嘛。

老关答应了,又呈上帐本:“纺织厂开业五天,所织布匹供不应求,这是五天来的帐。”

张宁翻了翻,目光停在末尾长长的名单上,上面写着还欠某府某商号多少匹布。以现在的生产能力,欠的数量,怕是得生产半年才能还上吧?这还只是京城地区,要是行销全国的话,纺织厂再大十倍的规模也不够。

张宁道:“这些订货的人家商号,可交了定银?”

“交了三成。”

“很好,就这样吧。”

交三成就好,哪怕他们买了织机,自行织布。张宁无声自语。他没有对照两边的名单,不清楚买绸缎买布的人和订织机的名单是否重叠。不过,按理来说,应该会有一部分吧。

老关笑道:“是不是给老爷写信?”

公子撑起门庭,老爷一定高兴坏了。

“你去挑几匹好布,我写完信,一并送去吧。”张宁道,自家产的东西,挑好的孝敬老爹,尽尽孝心。

“哎。”老关兴兴头头去了。

…………

五月的京城,白天黑夜温差颇大,近午的阳光洒在身上,让张宁额头微见汗渍。

他掏出帕子拭了拭额头的汗,无声嘀咕:“夏天穿这身衣服岂不受罪?”现在已经觉得热,夏天怎么受得了?

嘀咕完,还得继续走。

他和杨士奇约好在去慈寿宫的路上见面,身为当值的锦衣卫又不能在宫里到处乱走,只好以想见悠悠为由,让朱祁镇带他一块儿去。

他有保护皇帝之职,随同皇帝前往,理由再充分没有了。

朱祁镇下朝后换了夏装,所以并不觉得热。张宁收好帕子,赶忙追上。

前面岔路口,五位顾命大臣来了,张辅走在最前,杨荣和杨溥边走边争论什么,后面胡潆沉默地听着,杨士奇走在最后。五人远远瞧见皇帝,停下脚步,立于道旁,向皇帝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朱祁镇道,越过五人,径自去了。

每天都在这个时辰过来,要么前后脚,要么半路遇上,正常得很。

张宁行礼:“见过几位大人。”

“免了。”五人先后道。

张宁经过杨士奇身边时,杨士奇朝他眨了眨眼。张宁心中了然,这是决定参与了。他微微颔首,脚步不停,跟在朱祁镇身后,进了慈寿宫。

“这小子真是人才。”胡潆笑道。

他是老牌间谍,虽然没有执掌锦衣卫,但消息同样灵通。

张辅哈哈大笑:“可不是,要不是拉不下这张老脸,老夫都想参一股了。”

“你参得了吗?”胡潆笑道:“他连顾侯爷的面子都不给。”

张辅笑得胸前胡子无风自动,道:“我只是侯爷吗?”

杨荣跟着笑道:“要是以势逼人的话,好象我们都可以参一股。”

你是顾命大臣,我们也是,你可以,我们自然也行。几人都听出他话中之意,同时哈哈大笑。

张辅笑骂:“那可不成,这是我们勋贵之间的事,跟你们读书人有什么相干?你们读书人两袖清风,最厌阿堵物,瞎掺和什么?”

几人说笑几句,杨荣叹道:“且看一个月期满,他交多少税吧。”

张宁可是说了,东家交税,织女交织,商贾也要交税,这些人都上了名册的。

张辅转头看他,道:“厘税多少?”

“十税一。”杨荣道:“张宁这小子嚷嚷太重了,说他和商贾应该二十税一,织女应该三十税一。”

几人都沉默了,他说的没错,可织女们一个月就有十五两银子收入,谁不眼红呢?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