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名城临清,虽然没有京城的气派,然而却比京城更加自由热闹,那些多姿多彩、百味杂陈的传统风味小吃,更为之增添了许多乡土气息,特别是许多小吃摊都喜欢摆在当地名胜古迹旁,所用家什、器具又多是当地手工编织的竹木器之类,那悠久的文化和本地的风土人情都似乎融汇到这临清的小吃之中了,为之增添了不可名状的色彩,就像一曲乡间小唱,一幅田园诗画韵味无穷,给人一种不可言喻的满足和惬意之感。
明代城市的繁华逸乐,朱由校今天算是体会到了。京城虽然大气,但总感觉严肃呆板了一些。皇帝也并不是只专注于吃喝玩乐,他逛了一下午还是打听到此地的一些问题。
临清因为地处运道,便于运输,在明代还担负着向北京供给营建所用砖瓦的任务,是重要的砖瓦烧造地之一。自永乐时起,便在临清设立了工部营缮分司,派工部侍郎一员管理烧造,提督收放。
起初,砖料运输全靠运河中官民船只带运。这项制度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当时令各处客船量带沿江烧造官砖,于工部交纳。永乐三年规定,船每百料带砖二十个,沙砖三十个;天顺年间,令粮船每只带城砖四十个,民船依照梁头每尺带六个。到了嘉靖年间,粮船每只带一百二十个,民船每尺带十二个之多。
官民商船派带砖料是强制性的,如有损伤,还要责令带运者赔偿。但是,也有特许免带砖料的,比如说给皇帝运送各地美味特产的船只。给皇帝运海鲜河鲜的船只,放上砖头就跑的不快了,就不能保证皇帝及时吃到新鲜的美味。这种保障皇帝享用的船只不必带砖。
此外还有雇船带砖的办法。量起人夫,措置车船,由砖窑运至存放场所,官府给适当的脚价。运砖成为运河上运军商民的沉重负担,成为无法逃脱的额外差役。
同时,造砖也成为临清等地军民的沉重负担。在烧造中,营缮分司官将烧造委诸从吏、军尉。这些人从中刁难窑工,苛索贿赂,以致费用大量增加砖器的质量却下降了。另外,烧砖需要用大量的柴薪,这便使临清和附近东昌府所属诸县,柴薪短缺,价格高昂,成为当地居民的又一困难。
随行的公公曹化淳一直在为皇上找娱乐的场所,他眼见着皇上这几天为民生的疾苦闷闷不乐。本来刚到临清,天子喜欢这有趣的名胜和美味的小吃,万岁爷心情有所振奋。下午这么一打听当地政务的弊处,皇上就紧锁着眉头笑容不再。
曹公公以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让皇帝玩得开心,今天他打听到晚上有一个戏班演出,在当地非常有名,他想带皇上去解解闷。实际上曹公公想得太多了,当今天子是一个嗜吃之人,只要吃到美味佳肴,心情立刻阴雨转晴。
在当地一家大酒楼的晚膳上,朱由校吃得是当地有名的大菜名菜——八宝布袋鸡。
这道菜就是将鸡的内脏取出,然后把血水洗干净,将事先准备好的海参、鱿鱼、海米、竹笋、银耳、银鱼、莲子等八种菜和调料,放入洗干净腌好的鸡腹腔内,然后装在铁饭盒子内上笼蒸熟。八宝布袋鸡盛在盘子里活像趴着的红色的整鸡,吃起来烂、香酥,既有鸡肉的异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鲜美,是宴席上的佳肴。
这次朱由校考虑到永庆寺的教训,出来带的护卫要比以往多一些,随行人数达到了四十人。他们有两个服侍皇帝的太监曹化淳和方正化,剩余的人都是锦衣卫。千户王阳武在永庆寺血战中伤了腿,走路一瘸一拐的。代替他当首席保镖的是另外一个武艺高强的百户。
皇帝的护卫这么多,一个菜显然是不够吃的。朱由校点了一大堆菜,当地的煎包、烧麦、蒸包、熟牛肉、炒鸡丝和肉饼都很好吃。尤其是煎包,它的特点是口嫩、馅软成丸、酥口脆香、皮薄透亮。
如果说临清的这些肉菜、面食小吃有些名气,那么“临清汤”更是闻名遐迩,“临清汤”花样多、实惠,一汤一味,观之汤清如水,品之初淡而渐浓,乍薄而转厚,留鲜齿颊余味无穷。可因佐料不同而制出若干种,乃至几十种。饮过酒或吃过油水大的菜肴,再食用“临清汤”可除油腻。“临清汤”清口提神,助消化。因此在临清有句谚语:“到了临清不喝汤,枉自费力跑一趟。”
“临清汤”种类繁多,朱由校都点了一种。有木耳汤、蘑菇汤为山珍类;海米汤、干贝汤、鱿鱼汤为海鲜类;还有鸡腰汤、肉丝汤为鲜肉类。皇帝一行人可谓是喝的肚子圆滚滚的出的酒楼。
吃饱喝足以后,太监曹化淳带着皇上去本地的一家戏院看戏,也只有在商业繁茂和人口众多的地方才能出现这样的独立戏楼。明代城镇的大部分戏班都是在酒楼或者寺庙演出,很少有独立的演出地点。这个戏院依靠卖票来自负盈亏,最便宜的一张票也要半两银子,上座率还挺高,整个戏院有几百个观众几乎都坐满了。
曹公公给皇帝租了个包间看戏。今天上演的剧目叫《邯郸记》,喜欢读书看戏的曹化淳给皇帝介绍这出戏的背景。这出戏是汤显祖的作品,取材于唐代作家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是临川四梦之一。
具体剧情是这样的:穷途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的一个小客店遇到来世间超度凡人的仙人吕洞宾,卢生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吕仙则给他一个瓷枕入睡。卢生在梦中经历了一连串宦海风1波官至宰相,五十余年人我是非。一梦醒来,店小二为他们煮的黄小米饭尚未熟。
唱戏的小生艺名叫白云飞,人长得很是俊俏,声音也好听。据票友曹化淳所说,他的唱腔是大胆吸收了昆曲和临清本地小曲的特点,融合为新戏。
白云飞的唱腔入耳之后更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都像被熨斗熨过一样,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是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为是。
穿越者算是服了,他是见过后世各种特效轰炸的娱乐方式,没想到今天却被这种传统的戏曲所征服。
皇帝看戏的这个戏院叫碧霞宫,格局非常恢弘气派。服务也很好,看戏的时候小厮提供各色茶水点心。朱由校吃了好多临清特产的红枣脯,这种红枣脯呈紫红色,香甜可口,枣味浓郁。
台上的角儿白云飞唱卢生入梦的章段,他唱道:“欠一个蓬莱洞扫花人,走一片邯郸城寻地主。但是有缘人,俺尽把神仙许,则这热心儿,普天下遇着他都姓吕……”
这段戏唱得朱由校思潮涌动,他想戏里的卢生得到了吕洞宾的帮助,一步步走向官场巅峰,荣华富贵,结果最后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卢生最后还是那个穷书生。朱由校不知道自己现在做得是否是一场梦,会不会有醒来的那一天。
《邯郸记》这出戏唱了两个多时辰,散场之后,朱由校和护卫们出碧霞宫。此时已是深夜,朱由校在临清的街头巷尾看到一些星星点点的灯光,这是卖夜宵的摊贩。朱由校正好觉得有些饿了,带着护卫去吃夜宵。
那沸腾的小锅里刚煮好的混沌;炖的烂熟的羊下水;烤得焦脆甘香的芝麻烧饼;热得烫手一咬一兜油的“烫面饺子”,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朱由校听着那摊贩招徕顾客嘹亮的的吆喝声,踏着融融的月色,坐着矮小的竹凳,在昏黄的灯光下,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小吃,那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
正在朱由校享受夜市小吃时,不远处的一个摊子有人在大声吵架。天子回头一看,有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红脸大汉在纠缠一对卖馄饨的父女,朱由校正想出手相助。没成想碧霞宫戏班的白云飞白老板却抢在皇帝的前面与红脸大汉对峙,戏班的武生们也来支援白老板。红脸大汉见人多,说了几句狠话就离开了。白云飞上前与这对父女搭话。
朱由校问他身边卖烧饼的摊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摊主回答:“那个红脸大汉是本地的一个浑人,力大无穷,有一身的武艺。他在军中当百户,马上就要调到辽东打仗。这个浑人喜欢馄饨摊的老板闺女,想强娶回家,带她一起去辽东任职。所以客官你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就是他又来纠缠人家黄花大闺女了,幸好人家白老板带戏班人解围,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收场。”
“那这个白云飞是不是也喜欢那个姑娘啊?”朱由校的八卦之魂熊熊烧起。
“可说呢,白老板就是天天来吃人家的夜宵,是人家馄饨摊的老主顾,天长日久的有了感情也不一定。”
“那这个红脸大汉叫什么名字,我过几个月要去辽东收人参,兴许还能碰上他。”朱由校顺口胡说了一个身份来套话。
“这个浑人叫左良玉。”
朱由校一听笑了,不再多言,吃完小吃,付完账就回订好的客栈休息。今天朱由校又认识了一个历史名人,左良玉是明末的一个悍将,在史书中以军纪差、不服从朝廷指挥而闻名,如今一碰面,这人还真是一个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