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六月初一。皇帝在武英殿召见传教士汤若望。
在此之前,皇帝已经收到陕西、山西、河南有异常的报告,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朱由校不准备派大军前去围剿这些白莲教,既然已经发现了苗头,他认为只要依靠地方官拥有军事力量就可以解决问题。
京军要留守在中央做好赴辽东作战的准备。为此事,他特地询问了徐光启火炮的准备情况,徐光启回复说四十门野战炮和二十门攻城炮已经送往辽东。徐光启除此之外特地提了一个传教士,那就是汤若望,说他迫切地想向陛下推荐自己铸造的浑天仪。
汤若望今年三十六岁,他来自遥远的德意志国。在万历四十四年,汤若望在意大利耶稣会的罗马学院读书。他那时正在读一本书叫《基督教远征中国史》,这本书是从中国回来的金尼阁神父出版的以利玛窦日记为主的书。
在汤若望心中,利玛窦是个伟大的人,他证明了马可波罗书下的契丹就是中国。
为此,汤若望特地去找到金尼阁神父,主动请求前往中国。
万历四十六年,金尼阁、邓玉函、汤若望等二十多名传教士,乘坐远航船,满载着货物、行李、备用粮食,从里斯本出发前往中国。在船上,金尼阁神父给传教士们讲授中国语文。终于在万历四十七年,他们抵达了澳门。
本来,汤若望最开始没有跟随金尼阁北上,他想留在南方传教,谁知道南方的儒家士大夫对他这个洋人特别提防。他没有用武之地。后来,他得知大明天子要招揽科技人才来造火炮。汤若望又兴冲冲地来到北京数理院应聘。
徐光启亲自做的面试,汤若望以其渊博的科学知识成为了一名院士,他先是协助造炮。
天子对造火炮、火铳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他要的不仅仅是造出火炮,他要打造一整套完整的军工研发制造体系。以后,没有洋人过来,也能独立自主的实现科技进步。
因此,汤若望最开始来不是造炮,而是教授明朝工匠们科学知识,撰写教材。把基础的原理、问题都明白了以后,才正式参与到火器制造。
汤若望不仅仅懂得火器制造,他在天、数学的造诣也非常了得。他主动找到徐光启,提出自己的请求,要制造一台精美的浑天仪,献给大明天子。这项活动需要大量的铜料。
得到徐光启的许可,得到了数理院的支持,汤若望在下辖工厂安设大炉,铸造浑天仪,他先用木制成型,分截为若干块,打成砂模,然后冶铜汁注入模内,造成零碎铜块,镶嵌焊合,成就全形,再将外表雕琢磨光。汤若望寝食俱废,在三月之内打造了这架浑天仪。
然后又派身强力壮的军士们把浑天仪装上马车送到了武英殿,供陛下观察。就在今日,汤若望见陛下,施以跪拜大礼,说道:“伟大的大明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让他平身,仔细打量了一番:
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欧洲白人,有着虬结的胡须和高高隆起的鼻子。突出的眉骨之下深藏着一双古怪的、碧荧荧的眼睛。不过,他那头金黄色鬈发,却按中国式样直梳上去,并且也像中国儒生那样,戴了一顶方巾,身上穿一件白色的布直裰。汤若望在大明学习了多年中文,说得出一口流利的官话。
“你有什么要事要告诉朕吗?”
“回陛下,我想把这台浑天仪推荐给圣上。”
“好,你就给朕讲讲它的精妙之处在哪!”
汤若望跟皇帝讲解浑天仪的用法,道:“天上除五星与月之外皆是恒星,位置排列有定,未尝移动,有如这颗天球。这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与银汉、北斗、紫薇、三台诸星座,皆中华与我们大西洋能见之星。人见太阳与诸星运行不止者,乃地球本身每日自转一次,每年绕日一次,地既转动,地上的人便觉天体在转动了。这一斜套的圆圈表示黄道圈,便是地球绕日的轨道圈,上面刻有二十四节气字,表明各时地球行所到之位置。”
听了汤若望的解释,穿越者心中大惊,没想到西方对天体的研究已经有如此精准深刻的认识。
见尊贵而又年轻的大明天子露出惊讶的表情,汤若望很是自得,继续讲道:“这平正的圆圈是赤道圈,上刻三百六十度,表地球的经度,它与黄道成二十三度半的斜交,因此便生出四季时差来。这相交之点,恰在春分、秋分二日,亦即地上昼夜平均之日。距离最远为夏至、冬至二点,亦即地上昼夜时差最大之日。”
“黄道中轴称为天轴,赤道中轴称为地轴,两轴亦是二十三度半的斜交。天体不转,地球要转,但此仪不能铸出旋转的地球,只可转动天体,以示地上所见天象。”
“例如这颗北极星,正当地轴的北端天顶,无论地行如何,它总是位于正北一方。中华称为北辰。北斗七星是地上最易辨明的大星,距北辰也近,它便随时转动着。这两颗星称为斗枢,与北辰老是在一条直线上。这三颗为斗柄,每天要回转过北辰一次。但因日月运行的配合,不恰是三十日与三百六十五日一周,所以斗柄所指的正确方位,又逐日移动。但每年立春的一刻必然正指东方。中华人呼为斗柄回寅。”
“以此推算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斗柄应指何方,皆有定数。其他二十八宿的运行,天河的显灭,都是这个道理。请看此球无论如何转动,你放眼在冬春这线黄道上看去,是绝不会望见天河的。若还按着经纬精细推验,即对天空诸星保无差错。至于地球是何形状,如何会有昼夜四时,那还须待地球仪铸成后,再与天球合验,便明白了。“
汤若望滔滔不绝地做细致的讲解,这让朱由校涨了很多见识。穿越者暗自觉得最近对数理院的视察不够勤,没有了解到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