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启见他服软,便取回密诏,带他到一僻静处,非常严肃的说:“安乡伯,你应该还记得我们来时路过的那条土沟。本官要求你,除西北、东北两条防线上几处要隘,各留守一万军士,其余大同镇所有兵力,全部集中到那条土沟。本官打算在那里跟俺答汗狠狠打一仗,且把土沟叫作灭虏沟。”
张铎闻言,眼珠子都快掉下来。
这家伙是不是疯了?
大同镇总计兵力十一万,分布三个方向。兵部尚书杨博调走一万骑兵,加上最近伤亡,总兵力已降到九万左右。现在一下子调七万到什么狗屁灭虏沟,这不是自毁城墙吗?
这家伙是不是去了趟草原,被俺答汗收买了?竟然想出这等狗屁主意来。
他颤声说:“林千户,前线将士正与敌军搏杀,贸然撤兵,防线岂不是洞开?这关系到大同百姓乃至国家安危,本帅希望你三思而后行。”
林凌启当然不是头脑发热出的昏主意。
经过今天一战,他清醒认识到,己方的守军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懦弱,俺答汗也不是不可战胜。不过要打败俺答汗,必须扬长避短。
己方的长处在哪里?那就是火器。短处在哪里?移动能力太差。
他前世虽然是刑侦专家,但喜欢看些军事类的书籍,尤其是太祖的战略战术,更让他如痴如醉。
在敌强我弱时,太祖往往采用游击战、埋伏战来歼灭敌人。
只是己方处于守势,且是内地作战。如果采用游击战,对老百姓将带来灾难。而且敌人移动速度太快,搞不好反被咬一口。
所以要采用埋伏战。
至于哪里埋伏呢?
他已经想好了,就是在宏赐堡北面那条土沟,也就是刚刚取名的灭虏沟。
那里地势开阔,适宜大兵团作战。那里树林茂密,可埋伏重兵而不被发现。
而且,凭直觉,俺答汗一旦入关,必然通过灭虏沟向大同府进兵。己方以逸待劳,在冷兵器搏杀时,无疑占极大便利。
面对张铎的怀疑,林凌启坦率的说:“安乡伯,本官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但你应该知道,长城防线上如此多的要隘,需要非常多的兵力去驻守,我们眼前的兵力够吗?
说句不好听的话,俺答汗只要挑选几处要隘,同时发起猛攻,防线立马被突***处防守,处处不守,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集中兵力,才有资本跟敌人对拼。”
‘处处防守,处处不守’,张铎反复咀嚼着这句话。
是呀,大同镇驻防兵力确实不少,可堡垒要隘有八百余座。将兵力分散到各处,对付小规模进攻自然无恙,可如今俺答汗有二十余万大军,如何抵御呢?
防线攻破是迟早的事,想要固守,无疑痴人做梦。
林凌启见他已经动摇,接着说:“安乡伯,我们能与俺答汗抗衡的只有火器,你一定要将各处重炮调集到灭虏口。到时候俺答汗大军聚集在沟中,我们就用大炮轰他娘的。只要把他打痛了,他才会乖乖的往宣府移动。”
随着他的描绘,张铎脑海中浮现一幅图面。
宽大无比的灭虏沟里,无数敌军拥挤在此。我方重炮猛烈轰击,一大片一大片敌方人马倾倒。
他心中不由激动起来,咬咬牙说:“林千户,本帅且听你一回,明日一早就动身调兵。”
“不,你现在即刻动身,带上本官属下的炮架子,五日内调兵调炮至灭虏沟。”
五日?这也太为难人了吧!
可张铎也知道,今日一战,伤亡达四千余人。而己方兵力加上林家军,只剩一万七千不到,按今天的损失来计算,五日已经是极限了。
他拍拍林凌启的肩膀:“这里交给你了,本帅五日后与你在灭虏沟会面。”
天色尚未亮,守军已经准备防守物资。檑木、石块、箭支、火药弹丸等等,宽阔的城墙通道被占去一小半地方。
林凌启知道肩膀上的担子很重,一丝不苟检查着各类物资,避免战斗开始后措不及防。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恶臭,一只只装满屎尿的粪桶上,苍蝇嗡嗡的飞来飞去。
据徐文长解释,粪便也是种防守利器。敌人顺着云梯爬上来时,可以兜头浇下去,既让他们恶心,又能让皮肤有伤口的人感染,可谓是一举两得。
林凌启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可是性命相搏时,谁会介意什么恶心不恶心。再说了,伤口感染没那么快发作,对于守城起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只会影响吃饭胃口。
他掩着口鼻走着,见靠墙边摆放着一箩筐一箩筐黑乎乎的粉末,不禁有些奇怪,难道这也是守城用的?
徐文长也搞不懂这是什么,回头问一起检查的方宏。
方宏说这是煤粉,敌人攻城时可以洒下去,让他们睁不开眼。要知道蒙古弓箭兵非常厉害,一旦眼睛进了煤粉,再好的射击也是白搭。
林凌启诧异,这法子听起来不错,可用石灰粉侵蚀性不是更大吗?是谁出的馊主意?
“方都司,谁让你们用煤粉而不用石灰粉的?”
方宏没看清林凌启的表情十分不满,笑嘻嘻地说:“林千户,是代王府段长史提出来的。他说石灰需要煅烧,非常麻烦,而大同有的是煤,可以用煤粉取代石灰粉。”
又是段思明!
林凌启突然间对段思明有很大意见。
石灰粉进入眼睛,能灼伤眼球,可以暂时或者永久造成失明。这是战争,不需要仁慈。段思明到底在想什么,难道真是因为煤粉比石灰粉容易得到吗?那干脆弄些泥粉好了,反正遍地都是黄土。
他沉着脸说:“马上把煤粉换成石灰粉。”
方宏觉得林凌启口气不对,陪笑说:“林千户,绥虏口没有石灰粉,只有煤粉。”
林凌启真想踹他一脚:“立刻到绥虏堡、镇羌堡、四城堡把石灰粉运过来。”
方宏苦着脸说:“林千户,那里也没有石灰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