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穿越北宋之逆天系统
第94章 两淮遍地饿殍路
作者:越骑校尉更新时间:2024-11-08 06:05:45
第九十五章 两淮遍地饿殍路

“舅舅,安置这些流民无非是行屯田之法,按厢军例,编练这些流民,分置各处,屯田种地。只是屯田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田地,淮东有熟地和生地。熟地多半被当地豪强士绅所占,而空闲的生地多为盐碱或沙地,粮食产量少,所以我打算以种棉花以及其它作物为主。”

“棉花?就是现在流行一时的棉布原材料?”

“正是。”

棉布在目前大宋以及李越、高丽、东倭、辽国的流行程度吓死人。丝绸是好,可太贵了,只有有钱人才能置办一两身。棉布就不同,它被刘伯阳生产出来就是面对普通大众的。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比丝绸要结实耐用得多,又比麻布穿着舒服,现在都卖疯了,“日南邑”的棉布是供不应求。现在东宁棉纺厂经过紧急扩建,甚至还兴建了一座蒸气棉纺厂,产能已经跟上来了,棉花原材料却远远跟不上,害得至尊宝大大不得不从异时空偷运了一大批花旗国南方的棉花过来,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在海州、通州、泰州、楚州等地大面积种棉花,可以解决棉花原材料紧缺情况,也能解决这些流民的粮食问题。棉花是不能当饭吃,但是真腊、占城、李越有巨量的粮食。那里的商人因为棉布产能被限制购买棉布,都快要急疯了。只要永利商会、阳明商会和朝南商会联合放出话来,去淮东用粮食换购棉花,运到泉州卖给朝南商会,就可以购买相应数量的棉布,这些国家的商人会想尽一切办法运到粮食到淮东。粮食不够,他们会去蒲甘、天竺去换,甚至去抢,船只不够,要不是风浪大路途远,他们连祖传的独木舟都会用上。

种棉花还有好处,宋军北伐收复燕云,是要与辽人或女真人激战,防寒是必须的,有棉花做内衬的棉大衣,不要说燕云辽东作战,直捣黄龙府都没问题。

“不过光种棉花也不是万全之策,必须双管齐下。首先要统计人口和田地,把这些年地方私占的田地都清理出来,作为屯田种粮之用。我在海外寻得几件良种,不仅产量高,还不论土地贫瘠干旱。”

“海外还有这宝贝?”唐国维对这良种并不放在心上,只是顺口一问。他知道自家外甥在海外的关系野得很,不要说良种,哪天说搞来了麒麟凤凰都有可能。“不过清理私占土地怕是很难,那些豪强士绅没有那么容易吐出来。”

“到时见招拆招,这些家伙只想吃肉,不想出力,那有那么好的事。要是敢在我面前呲牙抖机灵,我让他知道什么叫破家县令,灭门知府。”

“破家县令,灭门知府,安明,你这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往外说。”唐国维皱着眉头呵斥道,他知道自己外甥手段狠,杀心重,该徐徐图之时,比谁都要油滑,该急重时,直接快刀斩乱麻。但轻重缓急拿捏得很好,所以说了两句也不再多言了。

“外甥知道了。舅舅,还有就是开盐田,外甥知道海外有晒盐之法,不耗铁器柴火,只要有太阳有地就行,产量高,成本低。”海外是个好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晒盐,产量高,有多高?”

“一亩地一年可产盐两千斤,只需人力,不需铁器柴火。”

“什么,亩产两千斤?还不需铁器柴火?”唐国维吓了一跳,他属于学者型官员,盐铁知识还是知道的,盐田古法也有,但现在还是以铁锅煮盐为主,不仅耗费人力,更损耗铁锅和柴火,尤其是铁锅,现在还很珍贵,煮盐却偏偏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是损耗最大所在。

唐国维斟酌了一会,“安明,这几日把你的想法好好梳理一遍,再写份奏折,直接递给官家。只是有些话你要好好把握下。”

“外甥知道,尤其是种棉、种良种和晒盐之利,我尽量往少里写。此外,舅舅,我驻守楚州的话,有没有机会练兵?”

“我就知道你还惦记着这件事。”唐国维笑着说道,“童太尉精兵南下平乱,先是一场败仗,然后又打得磕磕绊绊的,官家心里也虚。辽人虽说已经衰弱,但毕竟积威百年。童太尉此前一直吹嘘他练的精兵多么骁勇,但是现在两浙路一战,原形毕露,要是北伐燕云,胜算多少,官家心里也没谱了。”

刘伯阳不由笑了,这就是自己舅舅当次相的好处,他最了解官家的心思,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让官家的想法受到影响。要是换在以前,童贯兵马在两浙的表现可能会被蔡京、王黼等人遮掩过去。但是现在自己舅舅在旁边稍微点几句,官家就知道里面的关窍所在。

“如此说来,外甥在淮东练兵的机会很大?”刘伯阳大喜道,能够坐镇楚州,安抚淮东,好处很多。首先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往东宁城里运流民。编制流民,安置各地屯田,内务局可安插进来,发展一批就运送一批。反正具体数字掌握在自己手里,随便怎么弄手脚都可以。操作好的话,每年往东兴岛运送十五万流民都可以。

按照手机上查到的史书,还有三年宋军就要北伐了。现在东宁城有平民六万多,兴安城也已经搭建了一处营寨,开始准备筑城了。三年运送四十五万到六十万流民到这两座城,自己完全有能力升级到花旗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甚至都可以用部分蒸气时代的技术去支撑自己北伐了。

要是再能在楚州练兵,就齐活了。东兴岛出火枪兵,楚州出方阵兵,星州岛出骑兵。当时在海石堡作壁上观时就设想过,可以在耽罗岛上养马练骑兵。手机的史书上说,元朝在耽罗岛养马数万匹,他们能养的,自己也能将其作为大马场,养上数万匹马,练出数千骑兵来。后来摇身成为高丽驸马、汉阳公后,耽罗岛就被当作嫁妆成了汉阳公封地之一。

“官家的意思也希望你能练出一支兵马来,其实在他心里,对你知兵练兵能力的评价还是要高过童太尉。”唐国维笑着说道。

官家是聪明人,知道童贯所谓知兵,只是当监军时看多了,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他打胜仗统领的西军是宋朝历经百年,数代名臣名将呕心沥血打造,又经历与西夏多年战事磨练出来的,能打胜仗不稀奇。而刘伯阳当时年仅十八岁,更是从来没有碰过兵事,只是临时运筹帷幄,披甲持锐,上去就是一顿干,还连续打大胜仗。一个是靠经验和运气,一个是靠天赋和能力。有心人稍微一点拨,并不糊涂的官家自然就看得清楚了。而且正如此前蔡京跟刘伯阳所说的,官家还是希望北伐主帅是文官,不是宦官。以前是没人用,才让童贯顶上去,现在有更合适的人选,童贯还是老老实实当监军好了。

刘伯阳笑了笑,继续听舅舅往下说。

“只是官家担心钱粮的问题。蔡太师一口咬定现在钱粮紧张,再无多余的支持练新兵。”

“舅舅,钱粮其实很好解决。”

“哦,难怪人家都说你是善财探花,我头痛几个月的事情,到你这开口就是很好解决。”

“舅舅,只是你我想的角度不同而已。其实解决练兵钱粮,只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楚、海两州和涟水军地方增加的商税或是淮东增加的棉花出产税。广种棉花后,卖出棉花是要纳税的,而且这笔税收金额不会少,官家可以分一部分税出来留在楚州用于练兵;二是在楚州设厘金所。楚州是南北水道要地,南来北往的商船络绎不绝,我相信有部分货品是没有缴税。在楚州设立关卡厘金所,补缴这部分货品的漏税;三是淮东广种棉花后,海州市舶司、扬州市舶行司舶税会大增,从增加的舶税拿一部分出来;四是淮东广开盐田后,可从盐税中分出部分;五是流民屯田种粮之后,缴纳的地租粮食,可以分出部分用于练兵,解决将士们的粮食。”

“妙哉!安明,难怪蔡太师、董计相都说你的理财本事,国朝无双,你说的这五点,件件可行,而且都是从新增的税赋中分出,不占用现有的,旁人也没有什么说的。最关键的是你没有改变国朝税赋制度,这一点我很欣慰。”唐国维赞许地说道。

对于后面一点,刘伯阳明白舅舅话里的意思,他其实也顾及到这点,所以才想的这些办法。这些办法都是增加税收,而且还是由市舶司、三司继续征收,再从这些增加的“中央税收”中拨出部分来练兵,楚州地方绝不沾手。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市舶司现在暗地里完全控制在刘伯阳手里;楚州设立厘金所,归淮东路转运司或三司直辖,新开盐田的税归盐铁司或淮东提举盐铁司收取,但都绕不开坐镇楚州的刘伯阳。但问题是,从明面的运作来看,刘伯阳撇得干干净净,所以唐国维才如此赞许他。

“安明,这些想法你也好好整理下,一并写进奏折里去。想必你知楚州,宣慰淮东的事应该成了。”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