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仙侠人生代代凤不归
第82章 大秦帝国之神秘少女
作者:濯丰月更新时间:2024-12-03 05:49:28

一片忧色,顿时浮上栎阳国人欢快未消的面容。多少年了,老秦人对打仗很熟悉也很敏感,他们看到这非同寻常的如飞快马,立即意识到危险又在迫近他们,聚拢一片的人们开始默默疏散。

这时,守军头目又一次高喊:“国府大令到!”人们看见栎阳令子岸带着三名文吏大步赳赳而来。

“又要招募壮士,征收粮草了,快看看如何分派?”

“在征,就只有人肉了。”

“别胡说,快看!”

人们纷纷在讨论着。

栎阳令子岸高声命令文吏:“挂起来!高一点!”文吏站在石头上挂起了一张写在羊皮上的文告。子岸高声道:“父老们,谁识得字?出来给念念。走,到南门在贴去。”

人们哗的围拢在一起,一位长衫识字者被嚷嚷者推出来嚷道:“念!给睁眼瞎子们念念!”

长衫识字者抬头一看,却愣在那里半天不出声,人群鸦雀无声,一层乌云明显笼罩在脸上,嚷嚷者忍不住嚷道:“怕甚!念呀!大不了还是一场大血战!”

长衫识字者却不住摇头,惊讶的脸上抽搐着,竟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嚷嚷者骂道:“哭个鸟!还算老秦人吗!走!不听了!回家烙饼去!明日打仗!”

人们默默散开,长衫识字者猛然醒悟,嘶声喊道:“快回来!快回来!这上面写的是好事!快回来!我来念!”

人们犹豫着又聚拢在一起,嚷嚷者骂道:“这仗都打不完!能有什么好事!”

长衫识字者擦擦鼻涕眼泪,高声道:“这是国君的求贤令,就是要搜寻天下的贤士助我大秦。这样写的:天下列国士人群臣庶民,凡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将让他位居高官,且与他分享秦国之土地财富,若能荐举贤才,也有重赏。”

人群愣征片刻,猛然炸开,轰雷般高喊:“好!秦公万岁!”

老人们掉下了眼泪,相互一片点头感慨道:“对了对了,这就对了。”

“秦公睡醒了!早该变!要不咱这破裤子何年能脱得?”

嚷嚷者拉着长衫识字者就走:“来!咱老秦人也有大才,我举荐你做大官!我也得一堆赏金!走啊!愣征个甚!”

长衫识字者惶恐拱手:“老哥哥别乱来,那大贤之才等闲了得,我连一筐书都没读完,书吏都做不得,还做大官?”

嚷嚷者道:“那还不赶紧找一个出来!”

“我看你就行!”有人高声喊道。

“屁!我能做甚!”嚷嚷者笑骂。

众人哄然大笑,城口变的一片热闹。

在老秦人的欢笑中,秦国的快马特使像一颗颗流星,北上九原,东出函谷,南下武关,撒向天下六大国与三十余个中小诸侯国,他们以数百年来迁徙各国的秦国人为根基,以各种形式秘密散发着秦庄公的求贤令,数月之间,秦国求贤若渴的消息,便在天下城池乡野名山大川的士人们中间流传开来。成为比齐国稷下学宫招募学人更为令人振奋的喜讯。

这里的不同之处在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旨在弘扬文明,虽然也不排除个别学宫士人出仕为官,但其主流毕竟是治学,所要求士人们的黄卷青灯,是修身自励,是文章道德。而秦国则直截了当的请士人们去做官,去强秦,去建功立业,去出将入相,去名满天下,去光宗耀祖。相比之下,如何不令士子们心动呢。正因为这一点,到齐国稷下学宫去的士人,绝大部分都属于有志于治学的各式士子,当时及后来的诸子百家,在稷下学宫几乎先后都有代表人物。法家的慎到,儒家的孟子,儒法并体的荀子,名家的惠施与公孙龙,辩家的田骈,纵横家的鲁仲连与庄辛,阴阳家的邹衍,道家的宋钘与尹文,农家的许行等等。然而,纯粹治学从来都不是春秋战国士人阶层的主流精神。自从“士”这个人群阶层出现以来,主流精神始终是经世致用,就是以学问人世奋争,以才能建功立业。

孔子是个直话直说的老倔头,他说过许多令后人难堪的老实话,譬如“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等等。就是这个爱说难听话的倔老人,将士人们的这种精神一口叫白,名曰“学而优,则为仕。”——优秀的士人就应当做官。这是当时士人阶层毫不隐瞒的公开宣示和终生追求。而当了官后的目标也决不含糊,叫做“治国平天下。”就是要当为国家为天下做出一番事来。正是这种坦率而又奋发有为的人世精神,战国士人们将直接做官看的比终生治学重要一万倍,毕竟,谁都想名垂青史。

如今,秦庄公的求贤令就是一道耀眼的火光。

当这道求贤令秘密传播到安邑的时候,正是冰雪消融的三月。

安邑城外的灵山,已经是麦苗返青,枯木新芽,残雪变为淙淙溪水的春日了。山脚的陈耳墓地也从冰雪覆盖中走了出来,松柏苍翠,山花初现。墓前苍黄的衰草,也被春风在朦朦胧胧中摇绿了。此刻,与墓地遥遥相对的山腰小道上,走来了一个身披红丝斗篷的少女,在山野初绿中分外鲜亮夺目,少女手中拿着一支精致的细剑,身材秀美,一头长发盘成了一个高高的发髻,中间横插一支碧绿的玉簪,恍若士子头上刚刚加冠,透出一种高雅的书卷气息。当她摇摇望见陈耳墓的石坊时,站在山道上静静的想了一会儿,又低头看看自己的装束,似乎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便继续向墓地走来。

石坊前的大道分外冷清,庞涓派在这里的步卒骑士也不知道如何不见了踪影,石坊下竟没有一个军士。少女显然感到了疑惑,边走边四处张望,终于看见了守护墓地的十多个兵士在营屋旁倚着墙角晒太阳,看见她进来,他们抬起头,老兵头沙哑的问:“又是找卫鞅的?”少女微笑着点点头,一个兵士惊叹道:“看人家卫鞅这福气!唉!”老兵头低声喝道:“作死!”又回头笑道:“姑娘请进。他整日守在陵下石屋中。”

少女点点头,径自进去了。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