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陆长生又在写小说,正是聊斋异志中小翠的故事。
妲己一边看一边为小翠的故事而流泪道:“老爷,这小翠也太可怜了!那蛇妖真的是太坏了。”
陆长生感叹一句道:“是啊!不过那狐妖一心向善,所以最后才能得道成仙啊!对他也算是一个好结局了。”
妲己听了以后,不仅仅是感伤小翠的故事,更是想到了自己。
身为轩辕坟的妖怪,本是无忧无虑。
但是却被女娲娘娘一道法旨的到来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若不是在朝歌城中遇到陆前辈,给了另外一条成仙的希望,她也没有勇气脱离女娲娘娘的掌控。
而且刚刚老爷的话就是在给自己提示,只有一心向善才能得道。
若是真的按照女娲圣人说的去迷惑纣王,到时候商朝民不聊生,这因果又是谁来背呢。
妲己越想只觉得自己之前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幸好遇到了老爷。
果然老爷今日突然写了这个狐妖的故事就是为了提醒自己的。
妲己这般想着也是越发的感激陆长生了。
平日里干活就很勤快,今日是特别的勤快,可以说是陆长生在哪里,她就在哪里。
陆长生被妲己的表现给疑惑的摸不着头脑,九儿今日咋了,难道是被我写的故事给感动了。
朝歌王宫。
巧儿那次装病虽说把姜王后给禁足了,但这离女娲圣人的命令还差得远呢。
于是她眼珠子一转,又想到了一个好法子。
她假装身体不舒服,又让侍女去找纣王。
纣王人还没踏入殿门,声音就传来了,“爱妃,怎么又生病了,快让孤看看。”
“大王。”
巧儿脸色憔悴,看的纣王是心疼不已。
可以说是天上的星星都给巧儿找来。
巧儿与纣王你侬我侬的,但是眉间始终有一丝忧愁在。
“大王,臣妾来到这朝歌城,有大王陪伴只觉得很幸福,只是每当大王去上朝,臣妾就觉得很是闷。”
“但是大王是商朝的王,臣妾不敢让大王时时刻刻的陪伴在身边。”
巧儿的话让纣王的脸一下子就揪心了起来道:“爱妃何出此言,这样,爱妃觉得有什么可以让爱妃解闷的吗?孤都可以为爱妃去寻来。”
巧儿动耳的声音却说出了最歹毒的话。
“听闻有一种炮烙之刑,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炭使热,令有罪之人行其上,辄坠炭中活活烧死。”
“臣妾听闻近来有许多人对大王不满,说是宠幸臣妾导致朝纲不振。”
“不如大王将那些人抓来是以炮烙之刑吧。”
望着巧儿的脸庞,纣王“哈哈”大笑道:“好!正好孤这几日也要被他们给烦死,爱妃提出的这个炮烙之刑好似很有趣的样子。”
“来人,在九间殿把这铜柱给建立起来,另外在朝歌城搜,把近些日子总说孤坏话的那些人给孤统统抓来。”
“孤乃人王,忍他们也忍了许久了。”
“诺。”
纣王吩咐下去后,寿仙宫里面又传来了嬉笑的声音。朝歌城。
满副武装的士兵在到处抓人,到处都是人哭喊的声音,九儿自然也知道赶紧回来和陆长生说了此事。
陆长生喝了一口茶缓缓道:“放心,只要我们不干坏事,这些官兵不会来抓我们的。”
九儿点点头,隐瞒了自己刚刚才把一个想要闯入茶肆的官兵施以魅惑之术让他离开的事情。
既然老爷要感悟红尘,还是不要让这些小兵去打扰他了吧。
很快,铜柱就建立好了,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比干等人都是忧心忡忡的。
听闻纣王建立了什么铜柱,也不知道是要干什么。
很快群臣站定,纣王和巧儿一起出来了。
比干看着纣王坐定后,巧儿就坐在纣王的身旁,直接出列道:“禀大王,巧儿娘娘并不是中宫之主,按祖例,巧儿娘娘这般是违背祖宗之举。”
“王叔,今日让你们来此,不是上朝,而是让你们一起欣赏一场盛世,也不到违背祖例的地步。”
纣王的话让群臣一下子就哗然。
但是纣王一个眼神就过来了,他毕竟是纣王,在这个位置也呆了许久,威势自然是很足的。
当下群臣就安静下来了。
纣王拍了拍手。
十个书生模样的人就被士兵押了上来。
比干疑惑,这是要干什么。
纣王紧接着开口了:“这十人是在朝歌妖言惑众之人,孤将他们抓起来,今日便让他们也是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诋毁大王是什么下场。”
十位书生见自己马上就要死了,眼里都露出害怕。
这时一浑身正义的官员走出来,正是梅伯。
“大王。这些书生并没有说错,大王这些日子一直在寿仙宫,对朝政也疏于管理,大王应该以天下百姓言当做警戒才是。”
其余朝臣大气都不敢喘,这梅伯真的胆子好大啊!这段时间,大王被这巧儿娘娘给迷惑的,他们都不敢说什么,而梅伯却敢于直面。
实乃真勇士也!
这时费仲跳出来了,当场骂道:“梅伯,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当众辱骂大王。”
梅伯一身正气道:“臣并非辱骂大王,而是近来大王所作所为实在是不符合商朝大王的作为。”
梅伯说完后,朝堂鸦雀无声。
突然纣王的笑声突然响起。
很快,纣王的笑声停下,眼里满是阴狠的看着梅伯道:“梅伯,你以为孤真的不敢杀你吗?”
纣王这些日子在巧儿的魅惑下,早就觉得这些臣子很烦了,不然也不会听了巧儿的话建什么铜柱。
他本想杀几个书生震慑一下群臣,但是现在他改变主意了,这个梅伯看起来碍眼的很,就拿他开刀好了。
梅伯这时道:“若是老臣之死可以让大王醒悟,老臣这条命也算值了。”
“那孤就成全你!”
纣王一个手势,士兵立马上前将梅伯给抓住了。
比干见势不妙,立马上前道:“大王,梅伯忠心耿耿,还望大王三思啊!若今日梅伯死了,商朝上下必将又起言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