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路准备一鼓作气灭掉东罗马帝国,进而荡平欧罗巴,实现自己君临欧洲的梦想的时候,大唐那边的政治局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跟原时空的武则天一样,本时空李小九的婆娘吴栩也因为李小九的纵容,逐渐滋生了政治野心,她逐渐把朝政掌握在了自己手中。m.x
这个吴栩开始政治上有了追求,特别是因为李路建立的大英帝国那边对妇人参政议政的开明态度,深深地刺激了吴栩,尤其是武媚拜相,女人竟然也能作宰相,吴栩虽然表面上大骂武媚母鸡打鸣,但是她心里却一百个不服,在她看来武媚只不过是因为身后有个疼她的好男人了.....
就在吴栩染指朝政之时,本就是病秧子的李小九也走到人生的尽头,尽管他心有不甘,但是在病魔面前,纵使他是一国之尊,但是阎王要他三更死,不会留他到五更,李小九还是去见他的老爹了,也不知道这个窝囊皇帝见了李二,会怎么跟自己父亲说,难道说老爹,我娶了你的小老婆?
不过在临死之前,李小九拉着自己妻子的手,让她好好照看他们俩的儿女,并且说,自己跟李路斗了一辈子,受了一辈子的气,连自己都尚且不是李路的对手,他要求吴栩不要轻举妄动,以免英军破关东进,李小九嗦了许多,最后带着对吴栩的神情,还有没活够的怨念去了乾陵。
李小九一死,他们的儿子李显就登上了皇位,吴栩则做起了皇太后,早在她做皇后的时候,就垂帘听政,这会儿更是直接做起来了摄政女王,这引起了许多大唐死忠的极大不满。
自打李小九逝世,吴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起,她就知道自己会受到无数旧势力的挑战,对此,她心中早有准备,这位心狠手辣的女人为了权力,绝不容许有人挑衅或者反对自己辛辛苦苦费尽心机得来的地位和权力。
其实,吴栩不仅有心理准备,而且自从丈夫李小九死后,她的军事筹备也已经开始了,所以当有人打着光明正大的旗号谋反作乱时,吴栩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对其嗤之以鼻,并轻而易举地将他们扫离了视线。
在李显继位的第二年,吴栩因感到其权力受到威胁而下令废黜了李显,立了豫王李旦为皇帝,并改元称制,准备大展宏图。其间,一批又一批贪官污吏被贬被免,这其中就有后来造反的徐敬业等人。他们当官时贪赃枉法,如今被降职免官了,心中自然愤懑,凑在一起发泄着对吴栩强烈的不满情绪。
徐敬业,也叫李敬业,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功臣李绩(徐懋功),因功高而被赐李姓。吴栩登上高位也离不开李绩的鼎力帮助,因此她十分敬重这位朝廷重臣。而他的孙子却没有继承他的德行,整天只知道享乐,目无法纪。
徐敬业等人除了以恢复李显的君位为借口之外,还散步谣言说吴栩的长子李贤(注:本时空李治和吴栩的长子就叫李贤,后来病死,但是不少人认为是吴栩这个娘亲亲手逼死了自己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在扬州避难,并扬言是李贤任命徐敬业为这次叛乱的主将。
事实上,此次谋乱的人当中,也只有魏思温一人算得上有些军事头脑,他曾是朝中的监察御史,两度被贬,能文能武,理所当然成了此次叛乱的核心智囊。
要想谋反,就得有自己的领地,徐敬业等人首先掌控了扬州,设置了匡复、英公与扬州大都督三府,正式宣布叛变,并且恢复了中宗年号。十天之内,居然招募到了十万余兵马,并且他寻找到了一个外貌与太子李贤相似的人,谎称“贤不死,亡在此城中,令吾属举兵”,以此来获取更多人心。
吴栩听闻徐敬业在扬州作乱,遂命令刘行举、刘行实兄弟二人携军三十余万与之对抗。然而,到了真正与吴栩的戡乱大军对峙之时,徐敬业却没了主张。这时候,他不得不让魏思温站出来策划下一步的谋反战略。
面对此情此景,徐敬业内部出现了分歧。魏思温认为徐敬业应该先进攻洛阳,让天下人知道此次叛乱是为了恢复李氏王朝,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人来参与,反叛成功的筹码也会增加。然而薛仲璋却主张先攻克常州、润州,固守金陵,因为金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富有王气,等到金陵稳固之时,再北上,就算真的在北进的途中败下阵来,也留有退路不是。
可是徐敬业是一个缺乏政治头脑的人,更没有胆识,他置魏思温的正确建议于不顾,而是采用了薛仲璋的策略,因为“王气”二字实在太让他动心了。他下令唐之奇守在江都,韦超在都梁山屯兵,其弟弟徐敬猷则屯兵淮阴。面对徐敬业如此的排兵布阵,魏思温感到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就这样,徐敬业率领主力开始攻克润州,因为润州本来就是个很小的地方,所以这一次没有遇到阻力就取得了一个小胜利。润州刺史名叫李思文,他跟徐敬业是叔侄关系,徐敬业本想借着这一层关系说服李思文加入自己的队伍,可事实不如所愿,李思文非但不跟徐敬业合作,反而向朝中的吴栩禀报。李思文最终还是因为兵力不够而被擒获,按照魏思温的意思本应将其杀掉,可是徐敬业念及叔侄一场的关系免其一死。
到了这年的十一月,吴栩任命扬州道大总管,也是李唐宗室的吴国公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在高邮与徐敬业带领的叛军进行决战。徐敬业一方先占据上风,赢了几次,但是李孝逸很快调整了战术,改用火攻,而叛军的士兵已经十分疲劳,人心有些涣散,于是在李孝逸风助火势的进攻下大败。
徐敬业深知自己难以翻身,便带领轻骑入江都将家人接出,一同逃往润州,准备出海逃到英国控制下的倭国避难。
然而,当徐敬业一行人走到海陵准备渡海的时候,却又遭遇大风困阻,一时进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