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冰天雪地。
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了,已经到了79年的年底,眼看就要跨进80年的大门了。
克里姆林宫里,暖气在旺旺地燃烧着,站在硕大的地图前面,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眼睛里冒出了火的目光,就像是在望着自己的人一般,看着地图。
脸上那特有的刚毅的线条,一副深色镜框的眼镜,让他显得有些文质彬彬,但是这个人,从未有过半点的拖泥带水,他绝对是苏联的强硬派人物。
现在,他正在望着地图,地图上,两个地方,都是他最看重的。
“真是难以抉择啊。”乌斯季诺夫说道:“现在,阿富汗的局势益恶化,我们想要重新将阿富汗收回到我们的阵营中来,只能使用武力对待。”
就在今年四月份,在苏联的南部,阿富汗发生了一次政变,一群阿富汗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权。只是,这次并没有成为什么重大新闻,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在了远东。毕竟当时北海道战争如火如荼。
阿富汗,近代就没有消停过。阿富汗的悲哀,就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处于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上,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想要把这个交通要到捏在手里,成为自己的地盘。
对苏联来说,是为了打通南下的通道,毕竟苏联的大面积的国土都在高纬度地区,当初沙皇彼得大帝就曾经为自己的后代设立了目标:向南推进到到君士坦丁堡和印度,统治了那里,就统治了世界!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
在这思路下,老毛子进行了大量向的努力,比如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沙俄与英国为争夺阿富汗险些大战一场。
二战结束后,苏联在抚平了二战的伤疤之后,也开始放眼未来。50年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着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两国战火一触即发。苏联找到了机会,表示坚决支持阿富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苏联的怀抱。
当时阿富汗跟苏联的关系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可惜,阿富汗是不愿意受人摆布的,最近几年,阿富汗跟苏联的距离越来越远,终于到了要刀兵相见的地步。
苏联策划了政变,想要扶植一个傀儡上去。但是,很快就会发现,阿富汗国内的局势,可不是一个傀儡就能解决的,阿富汗内部的矛盾太复杂了,只有苏联亲自占领阿富汗,才能够摆平!
现在,乌斯季诺夫就在想着是否要发动战争,入侵阿富汗。
国家粮食年年丰收,工业产值不断增加,同时,得益于世界石油价格的不断增长,苏联的外汇储备也已经涨到了新高,可以说,国家已经有能力支撑起一场新的战争来了,好战的乌斯季诺夫,早就迫不及待了。
但是同时,在另一个方向上,现在也有一个好机会啊。
当然就是岛国了。
那个傻瓜卡特总统,居然在北海道地区搞事,现在,出现了一名苏联工人被杀的可怕局面,这是个绝好的机会,苏联军队随时都能以这个为借口,在北海道上挑起新的战争。
所以,现在摆在乌斯季诺夫面前的,就是两条路,究竟是南下,还是在东部继续扩张?
两条路,都有惑啊。
乌斯季诺夫的眼睛,一会儿看阿富汗,一会儿又看远东,显然是犹豫不决,终于,他扭头向后,问一名年轻的军官:“安德烈,你有什么好想法吗?”
安德烈,虽然年纪轻轻,却深受重视,在远东获得了前出太平洋的不冻港,那就是安德烈的杰作,而现在,安德烈回到莫斯科,受到召见,参与这种国家决策的策划,他的心中,也是深知责任重大的。
阿富汗这个火坑,不能踩啊,那里可是帝国坟场。
阿富汗战争,是苏联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在苏联进行阿富汗战争之前,虽然苏联的国内各种矛盾已经开始凸显,但是毕竟苏联还是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且,当时石油价格高昂,让苏联这个主要靠出口石油作为经济支柱的国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外汇储备,苏联出兵阿富汗,也是建立在国库富裕的基础上的。
本来想着可以信手拈来,快刀斩乱麻的解决阿富汗问题,获得南下的通道的,但是谁能想到,遭到了和美国同样的结局。
侵略容易,占领容易,守住不容易啊,那里到处都是山地,简直就是游击队的天下,根本就不是苏联能掌控的。
同时,阿富汗战争让全世界看到了苏联的霸权主义行为,更是让沙特那些国家,不惜靠自伤的形式来打击苏联,他们不断地增产石油,造成国际原油价格猛跌,最后,一桶仅仅几美元的售价,让苏联出口多少就赔多少,大大地打击了苏联的经济。
阿富汗,对苏联有什么用?获得印度洋的出海口,打破西方世界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围堵?有什么鸟用?还不如彻彻底底地击败岛国,直接冲出太平洋!
如果是以前,苏联人最多就是想想,但是现在,苏联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苏联终于有能力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了!“元帅,既然您询问我的意见,那我就大胆地说出我的观点来了。”安德烈说道:“对我们来说,阿富汗没有太大的用处,那里不值得我们大动干戈。”
安德烈旗帜鲜明。
听到了安德烈这个小家伙的话,安德罗波夫用明亮的眼睛看着他,对自己的这个女婿,安德罗波夫是相当欣赏的,没错,阿富汗,已经不如以往那么重要了,但是,要说服眼前的人,放弃彼得大帝时代确定的路线,是很难的啊。
“安德烈,你说我们就坐视阿富汗变成敌对我们的国家?”果然,有人开口了。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