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为什么要帮杀父仇人治水?舜帝为什么会让禹这个罪人之子去治水?”自昨日从端木先生的私塾中回来,颜末谦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
若是端木先生认可他先前的回答,自然也不会出这两个问题。那端木先生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大禹治水背后另有隐情?舜帝派禹治水或有其他目的?可是这一切并未在尚书中有所提及。
而且以端木先生的学识,怎么可能会向他一个小子提问。明显就是借着提问为名,来考校他的。
颜末谦抓破头也想不出其中有什么玄妙。不过他倒是想通了一点,如果是他,他绝不会替杀父仇人做任何事情。
至于舜为什么会派禹去治水,他还是想不出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既然心中有所疑惑,就去向端木先生请教。”与其自己在这里胡思乱想,还不如将自己想到的,老老实实告诉端木先生。
颜末谦鼓足勇气,朝端木先生的私塾走去。
偶然间看到蚂蚁搬食,脑中一个想法突然出现。
“蚂蚁搬食,为的并不仅是自己,而是为了整个蚁群。那大禹会不会...”灵感就是那么突然,或许只是因为一个人,或许也只是因为一件事。
为了印证刚刚出炉的想法,颜末谦快步朝端木先生的私塾走去。
只是今日私塾休沐,颜末谦在门口喊了端木先生几句,并未有人作答。
颜末谦刚想返回药庐,端木先生,却朝私塾走来。
“端木先生,你的那两个问题,我有点想法,想让您点评。”两人交换了一下礼仪,末谦开口说道。
“小友有何见解,不妨直说。”端木仁看着颜末谦,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先生可还记得三日前,你与我看蝼蚁搬食。蝼蚁搬食的执着的确令我鼓舞,但在今日,我又有发现...”颜末谦略显激动,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
“蝼蚁搬食与大禹治水一样,或是为了家族。禹的父亲鲧获罪于舜,若要替家族开罪,必定需要一些筹码,而平定水患,就是禹的筹码。”颜末谦说罢,仔细的打量着端木仁的表情。
“好,好,好...”端木仁的笑意逐渐浓郁,连说三个好字。
“那舜帝为什么会让禹这个罪人之子去治水这个问题,小友可有答案?”端木仁见孺子可教,再次问道。
“这个我还没有想到,还请先生解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小友果然坦荡。”颜末谦的回答,让端木仁更是欣慰。
端木仁拉起颜末谦的右手,大步朝着私塾中走去。颜末谦本想拒绝,但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实在好奇,便随着端木仁回到私塾中。
“解惑之前,我要先问你一个问题。”端木先生一脸正色,倒令颜末谦有些不自在。
“端木先生请问,学生知无不言。”颜末谦的回答,倒是干脆。
“舜杀鲧,禹是否不详?”端木仁这个问题一语双关,颜末谦对于不详二字本就敏感,自然能会出端木仁所言之意。对于这个问题,颜末谦选择沉默。
“或许当年禹也被人认为是不详之人,不过他经历了常人无法经历磨难,最后方能成为一代圣王。”这是端木仁的开场,只是当他看向颜末谦的时候,末谦的眼神有些躲闪。
端木仁觉得禹之所以会替舜治水。原因有三:一、保全自己的性命。二、让自己部落免于罪责。三、获取名望储备实力以伺复仇。
第一点和第二点颜末谦深以为然。但对于第三点,颜末谦却从未想过。
对于颜末谦并不认同的第三点,端木仁用尚书中的语句论证了这一点,尚书中的原文是这样的: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当舜在禅位于禹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要求,平叛三苗。大禹与三苗大战三十天,但随即,就班师回朝了。而班师回朝的理由是要用仁德来收服三苗。而后面舜也接受了这个理由,禹继位。
端木仁说这其中的隐情,史官已经很委婉的告诉我们了。舜予禹的禅让,并没有那么简单。
禹用十三年平复了水患,与三苗只打了三十天的仗(包括行军)就班师回朝了,这代表了什么?只能说禹根本就无心这场战事。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巩固政权。
端木仁的言语中竟然将舜禅位与禹描述成一场政治斗阵,这个观点确实让颜末谦振聋发聩。那一瞬间,颜末谦竟然相信端木仁所说的,并深以为然。
“小友,对于我的解读,有何评价?”端木仁面色温和,看着颜末谦,微笑着问道。
“先生所言,振聋发聩。”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奇人轶事或可猜想,但身边之事,还要再三思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端木仁说罢,拍了拍颜末谦的肩膀。
“那舜帝为什么会让禹这个罪人之子去治水呢?”颜末谦听的一知半解,想起还有一个问题端木先生还未解惑,立刻问道。
“舜派禹治水,一石二鸟。禹若是平定水患,功在天下,舜自己也是获利之人。若禹被水患所害,对舜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坏的结果。”端木仁的回答,把舜帝解读成了一个坏人。但正如他所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上古之事,真相到底如何,无人可知。
“端木先生,我总觉得你今天,话中有话。”端木仁的弦外之音,颜末谦自然能听的出来,只是是否意有所指,他却并不知晓。
“小友你天资卓越,禀性纯良本是好事,只是这前路坎坷,更有诸多的洪水猛兽,切记,要多留一个心眼。记住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端木仁最后一段《大学》几乎是逐字逐句,念给颜末谦听的。
颜末谦受教,向端木先生行礼。
“切莫轻视微末之处的修行。”端木仁最后一句说罢,便离开坐位,转至内堂。
颜末谦尚在慢慢回味,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