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玄幻当不成儒圣我就掀起变革
396.第392章 书法卷与棋道卷
作者:小白白的更新时间:2024-09-06 15:56:42
第392章 书法卷与棋道卷

“啊?”

几个大考官齐齐惊讶出声。

手捧书法卷的大考官也有些懵逼:“荀大人,你说的是这一份吗?”

他手中这一份确确实实算得上是有望圣道之作。

但是,有望圣道的天骄多了去了,最后真正登临圣境的有几人?而相比之下,那棋道却称得上是惊才艳艳了。

这种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或许才应该放在首位吧?荀尚书此时也在考虑一些事情。

那一位,好像不喜欢这种事情?荀尚书默默思索,内心考量。

想了想,他还是咬了咬牙道:“将有望圣境之书法放于上一,棋道放于上二,书法在左,棋道在右,两者并列!”

虽然没有突出书法,但是并列之中将其列为左一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毕竟另一者孔儒乃是孔家之人,得罪了也不太好收拾局面。

不得不说,封名还是有好处的,他堂堂尚书都要权衡利弊,更何况其他人?

要是全部名字都显露,估计排名什么的就不是根据试卷而是根据其他了。

不过,这戏得做真了。

荀尚书抚须笑道:“不管是书法、还是棋道,亦或者丹青绘画,皆有一个衡量标准,那便是能否入圣!”

他先给此事定一个基调,而后点了点那棋道之作:

“此作确实别出心裁,但是也仅此而已了,就如同一件相貌普通的、可以有机会晋升至宝的瑰宝,和一件样貌精美的财宝,你们如何选择?”

那不废话!

当然是选择有机会晋升至宝的那个啊!外貌是否精美根本没意义。

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瑰宝,和一把精美绝伦的普通财宝之剑,会怎么选?吃多了才选那财宝吧?他们的人族圣道至宝玉玺,外观也很普通,甚至没有一些大府大族的印玺精美华丽。

但是,怎么选不是很简单吗?

“童生试,既为我大魏选拔人才,故而更应重视其是否能成圣境,是否能为大魏做贡献,才是我等应当考察的。”

“此棋道与丹青之作,说来虽然令人惊艳,但是都没有走出自己的路来,未来成就还犹未可知,但是……”

荀尚书指了指那自成一体的书法试卷:“此作却是自成一体,走出了自己的路,未来有望成为圣道,再开书法另一脉,自然是在其余诸作之上。”

“况且,若是我们赞许此等作品,未来其余诸童生岂非不去钻研圣道,而是去钻研怎么样别出心裁令我等眼前一亮?”

“书法写得好是好事,但是圣道不研究,而去想怎么画画怎么下棋来博得考官青睐,如此这般,久而久之焉能有治国之才?”

如此,几个大考官也明白了荀尚书的意思。

而且也对荀尚书说的话表示赞同。

其他几份试卷虽然惊艳,但是现在想想确实就像吃零食一样。

好吃是好吃,惊艳是惊艳,但是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仙丹妙药吃。

“不愧是荀尚书,您老人家思虑深远。”

拿着书法卷的大考官心悦诚服:“我也没想到这一点。”

“确实。”拿来棋道卷的大考官也面露恍然:“却是我等思虑不周了。”

其他几个人也一一回应。

荀尚书面上没怎么样,不过内心也为自己想的这个理由而感到自得。

“既然如此,便去吧。”荀尚书摆了摆手:“届时看看其他那些府城里,能否有令我等惊喜之作。”而后,众人告退。

荀尚书则是赶忙回到家中,思考怎么样才能让他的这一翻举动传出去,能让林柯看到,又不能太明显。

忽然,他看到了自己桌台上巴掌大的报纸终端。

“来人啊!”

荀尚书高喊,老管家顿时进门来。

但荀尚书想了想,还是决定自己亲自派人去做这件事。

报道!

将此次童生试的情况报道出去!一来为林柯扬名,二来也能为他自己扬名。

三来,更是为了堵住孔家人的嘴。

其他人不一定知道,但是荀尚书可是知道的。

孔圣人伟大,孔圣世家却未必。

一些老古董心眼极小,又爱挑毛病,他需要先将这些人的嘴堵住了才行。

于是,荀尚书立马找来了自己的得力下属,然后将这些事情安排下去。

好在现在报社的负责人是奚和,要知道,奚和他们可是荀尚书当年安排过去的。

不是像安排耳目一样安排,而是因为林柯的大荒议会初建缺人才安排过去。

不过不管怎么样,奚和也算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应该不会拒绝这件事。

然而,令荀尚书没想到的是,一个时辰都没过去,一群穿着印有“大荒报社”儒袍的人就来了。

……

“采访?”

荀尚书有些好奇:“就像报纸上那样?”

他对面是一个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子,旁边漂浮着纸笔,身后还跟着一个画道的青年,正在对他展开丹青之法,描摹他的容貌。

“是的,尚书大人。”年轻女子甜美一笑:“我是奚和社长特派过来的,准备将此次童生试的情况刊登到报纸和终端上,所以需要对您进行一段采访。”

“是在头版吗?”虽然贵为尚书,但是荀尚书知晓报社背后是谁,自然也不会太摆架子。

“当然是的,尚书大人。”年轻女子笑了笑:“这一次的童生试算是今年的开始,往后更是五考同临,所以,奚和大人的意思是,尚书大人作为礼部尚书掌管此事,或应当将您的话通过报纸传遍天下才是。”

荀尚书也是这个意思,于是便将刚刚对大考官们说的话精简润色一番,再度说了出来。

女记者身旁的纸笔便一一将荀尚书的话记录在纸上。

而在这过程中,荀尚书的一些观点、看法,也让女记者和后面画画像的“摄影师”听得连连点头。

于是,第二日,一条条来自于礼部尚书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童生试结果出来了!正在东街口放榜呢!”

“快去快去!快看看我家三郎有没有考中!”

“当家的,你守着,我去看热闹!”

“夫人,公子的成绩出来了!”

一时之间,万人空巷。

(本章完)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