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 李靖的无奈
“大都督,吴起副都督虽破江州,然局势不容乐观,当速速下巴郡为好!”在几乎所有人都是一片兴奋的气氛之中,王翦却是神色凝重道。
荆北所受的压力颇重,一旦夷陵、白帝城一线有失,而长江水路又被敌人封锁住的话,那吴起也就是相当于被切断了和荆北的联系。
相对于其他人,老成持重的王翦,看到的最开始却是这其中蕴含的危机以及解决的办法。
如果想要帮助吴起解决掉这一危机,最好也是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直接攻破巴郡,打通吴起和汉中之类的联系。
就算是局势真的坏到了最后的地步,荆北那里无力再帮助吴起来解决后勤问题,但只要打通了吴起和汉中之类的联系,那么吴起也不用为后勤的问题而担忧。
“不错,当速速联系吴副都督,前后夹击,共破巴郡!”王猛同样点头赞同道。
破巴郡,确切的说,应该是破巴郡,巴东郡,巴西郡,巴东属国四地。
《宋书州郡志》记载:谯周《巴记》云,初平元年,荆州帐下司马赵韪建议分巴郡诸县汉安以下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宁为巴东郡,以涪陵县分立丹兴、汉葭二县,立巴东属国都尉,后为涪陵郡。
人常说巴蜀,当时的巴郡和蜀郡行政区就已经覆盖了整个四川,历史中刘焉初入益州,对当地的实际控制权就只有蜀郡和巴郡,若是不三分巴郡,那么他任命的巴郡太守就具有跟自己等同实力,刘焉又怎么能控制的了?
而在这个时代之中,刘彻虽然在巴蜀之地的统治相当稳固,但却依然做出了分巴郡为巴郡,巴东郡,巴西郡,巴东属国四地的决定。
一来,在未分开之前的巴郡确实是地势广阔,一郡之地顶得上几郡的总和,在管理上有诸多不便之处。
二来,在未分开之前的巴郡确实是有影响到刘彻统治的可能,就算是当时刘彻对于巴蜀之地的统治,自认为相当牢固,但却依然选择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而只要打下了巴郡,那么,江州城与汉中之间就相当于是已经打通了联系,自此,吴起将再无后勤压力。
“巴郡!”李靖喃喃自语道。
其实就算是不用其他人的提醒,当收到吴起那边的消息之后,他也将目光移动到了这一块地方。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晋军之中,浮水房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于益州的情报问题,浮水房对于益州的渗透从来都没有停止,在那些见不得光的暗处的厮杀也从来都没有停止。
再加上蜀军的各地调军支援前线,像之前陈庆之白袍军那样的小股兵力,或许可以隐藏起来,可是,几十万甚至是十几万的大规模人马,在这种时间仓促之下,就难以隐藏了。
因此,对于蜀军各个地区的兵力情况,李靖不说完完全全的知道,但是还是有个八九不离十的。
本来,李靖用兵,肯定先取边城、绵竹、剑阁,控制整个金牛道,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再慢慢的围攻成都城,或许兵不血刃,就能达到目的了。
成都一下,剩下的那些地方,虽然或许还有一些顽固派,但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用打,或许就可以主动投降了,这样做的话也可以避免有效的伤亡。
不过,由于吴起的情况,李靖不得以之下,恐怕是要改变一下之前定下的战略了。
当然,改变一下之前定下的战略,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打仗这回事,本来是要随机应变的,一味根据的规划,而不知道根据战时的情况随时做出变化,这种人也打不赢什么胜仗。
蜀军兵力,多数都集中在入蜀的重要关口,以及通往成都的各条要道之上。巴郡的守军其实并不算多,而且大多数还是郡兵这种地方军团二流部队。
不过,为了节约时间,李靖也不磨讥,而是决定强势碾压,由王猛领兵三万,王贲、常遇春、王翦各领兵两万,总计十万兵马,分别压向四郡,用最短的时间打通吴起和汉中的联系。
如此一来,李靖再将这十万兵马与吴起兵马会和,绕过剑阁等险关,直接威胁刘彻的大本营成都。这一条用兵道路,可比李靖现在这一条一关关打下去了,这条道路要简单多了。
只是,在派出王猛、王贲、常遇春、王翦这四个人之中,多了一个王猛,就实在是他的无奈之举了。
李靖虽说并不是什么绝对的政治大才,但在这方面也不是什么,也保持有一定的敏感。他大概也猜的到,王猛的存在就是为了来制衡他的。
按道理来说,他不应该将王猛从他的身边调走。如此一来的话,说不定就会被别人多想。只是,终究还是无可奈何,除了王猛之外,他难以再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事后,就算是主上有什么疑虑,那么他也认了!为了主公统一这纷乱的天下,李靖就算是个人的利益上有什么损失,那他也认了。
破巴郡,巴东郡,巴西郡,巴东属国四地,晋军这边多的是能征善战的人选,有很多人都可以代替王猛,但是,最关键的是攻破这四郡之后,与吴起的兵马回合,到时候该如何选出一个做主的人!
吴起可是荆州的副都督,这还没有算常遇春这个雍州副都督,不找一个能够压在这两个人头上的人,怎么能完美指挥起这大量的兵马。
因此,常遇春之前就已经短暂听力过王翦这个比他官职更低的人行事了,也幸亏是王翦会做人,再加上时间不长,这才没有发生什么大乱子。让人家一直给人家当小弟,这可不太好干!
吴起那边了解不多,李靖并不好轻易下定论!
因此,李靖索性找了王猛这个可以压在这两个人头上的人,代替这两个人中的某一个人当总指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