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尚需保密,排版、印刷的活,从房府调来些识字的下人,他们的跟脚一清二楚,能信得过。
撰稿的编辑,房遗直组建自己的班底,这个房遗爱不会插手,房遗直在长安混了这么久,招一两个文人不成问题。
对编辑的要求不高,不用多么华丽的文采,只求文字真实、有感染力。
当然,报社目前还十分简陋,人员也是捉襟见肘,还得房遗直慢慢积累,谁也不会一口气吃成胖子。
第一期大唐日报,暂定为一千份,报纸毕竟是第一次面世,不知道销量如何,保守起见,先拿一千份试试水。
给他们足够时间印刷,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一切准备就绪! 暂定明早开始出售,成败就在眼前,房遗直突然忐忑起来,能解惑的只有房遗爱,报纸是他想出来,别人此前从未往这儿想。
所以,房遗直就找了过来,“二郎,你说……报纸可否卖出去呀?”
“兄长放宽心,明个结果自见分晓。”
说实话,房遗爱也无法百分百地保证,报纸在大唐一定受欢迎。这毕竟是个新鲜事物,人们需要接受的过程。
所以说,没经过市场检验,一切话都是虚的。
“咱真的只售一文钱?”
房遗直虽有点死板,但并不傻,他清楚这一门生意,当然这个生意意义非凡,他才会担任这个主编,他也不想给自己兄弟亏钱。
房遗爱给出的建议,报纸售价为一文钱,他心里明白,初期投入得往里砸钱,不过现在他不差这点钱。
现在,他终于能豪放地说一句,“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数字。”
“对!就一文钱!”
房遗直有点焦急地说:“二郎你应该清楚,这样只够报纸成本,加上人工费,咱这报纸可就亏本了。”
既然已身在其位,房遗直自然认真对待,了解一张报纸的成本,之前有算过这笔账。
从前觉得谈钱很俗,如今站在这个位置,他却不得不考虑……
虽说自己兄弟身价不菲,他自己入股茶叶,也赚了不少钱,但一味地往里倒贴钱,终究不知长久之计,报社不算真的独立。
新鲜事物,没有一个衡量标准,他没有参考,也不敢随便乱改,特意跑来和房遗爱商量。
“兄长以为,报纸制造难度如何?别人可否能仿制出来?”
房遗爱不曾正面回答,反问一句。房遗直皱着眉头,认真考虑一番,才做出回答:“仿制不难!难的地方在新印刷术。”
“不错!我们能做得出来,别人也能做得来。虽说没有活字印刷术,效率或许会慢一些,成本也会大一点,别人完全能做周报呀。
一旦咱们做起来了,别人看准其中商机,多找一些人的话,进度不会慢太多。
若价格定得太高的话,模仿之人定会蜂拥而起,到那时必定会陷入价格战,价格迟早会降下来的。
这样一来,还不如,一开始就将价格定低,让他们无利可图。而且,一文钱在多数人承受范围,能够迅速抢占市场,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房遗爱一番利弊分析,的确令房遗直豁然开朗,但他心中依旧不爽,嘟囔道:“那也不能一直赔本吧,如此报社何时才能自力更生?”
“赚钱的法子自然是有的,到时候保证大赚特赚。”
“如此甚妙!能维系报社运转即可,这样才能独立起来。”房遗直眼中一亮,不在为此担忧了,自己兄弟赚钱的能力,他还是相信的,不由得好奇起来,“是何方法?”
房遗爱神秘一笑,吊足了他的胃口后,才吐出三个字:“卖广告!”
“广告!何为广告?”
又是一个新名字,听得房遗直一脸发蒙,房遗爱耐心解释一番:“就是在报纸上留出广告位,谁想宣传自己的生意,可是花钱来买位置。”
“上面登这些商贾之事,不太好吧?”
房遗直文青病又犯了,他把生意场看得太低,谈些趣闻、风月,虽说不大如流,但也在接受范围内,不愿与铜臭之物混为一谈。
房遗爱说:“兄长这本就是门生意。”
他沉默一阵,才点头答应下来,第一次有人卖这个,不免又开始担心,“这……会有人买吗?”
“怎么不会!只要报纸销量足够大,认可、喜欢的人足够多,广告位就不愁没人买。”
房遗爱信心满满,之后又补充一句,房遗直才真的安心,“可以先拿自家生意试水,到时候别人看到甜头,何愁没人会买。”
有他这一番话,房遗直终于安心下来,静等明日的结果。
……
次日一早。
长安城内,大街小巷响起叫卖声。
负责卖报的人,都是一些不大的孩童。
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房遗爱专门吩咐兄长,算是做一点善事吧,卖报赚来的钱,一半归孩子所有。
现代不允许招童工,在古代,他们父母却感恩戴德的,这笔钱,对一个困难家庭而言,可能会是救命的钱。
“书生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大唐日报,只需一文钱,城中大小奇闻趣事,有才子佳人佳话美谈,尽在其中!”
“快来看了!快来看了!房遗爱亲口描述,朝会上舌战群儒之景,他竟引经据典,毫不落下分,这还是那个房遗爱吗?”
“房遗爱亲笔攥稿,回应大家心中疑问,尽在大唐日报。”
“这场论战,究竟是谁输谁赢?”
房遗爱和崔综朝会上对战一事,至今还为读书人津津乐道,其实具体情景只是谣传,并未有详细的介绍。
这话中的内容,也说到他们心坎里了,一下众人被这声音吸引。
这叫卖声,也是房遗爱安排的,话要点名要处,却又藏头露尾的,说到一半戛然而止,吊足了众人的胃口。
心中八卦之火熊熊燃烧,怀着对新事物的好奇,有人喊住了一个孩子,“小儿,此为何物?”
投放人群很准确。
关注这件事的,几乎都是些读书人,这些人便是报纸消费群体,不识字之人买了,也看不懂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