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方震孺巡按辽东,对辽东总兵李光荣等人的处置意见也终于上报。
尽管薛国用等人努力收拢了不少的溃兵,不过他们的能力也就那样,士兵们对他们并不信任,也早被鞑子吓破了胆,大部分都不敢再呆在前线,所以还是有近两万溃兵一路奔向了山海关,并摆出了冲击关门的架势。
对这些士兵,朱皇帝也没有什么愤怒的情绪。他很清楚,朝廷待这些士兵们不公,他们胆怯,不肯为大明卖命很正常。错的不是他们,而是大明的满朝文武。
这次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让辽东一众文官都一致地把辽东总兵李光荣给推了出来,当了背锅侠。
这个李光荣,属于辽东将门那些渣滓中各种毛病都有的集大成者,朱皇帝当然不会保他,直接下令将此人押解进京,等候处置。李光荣下狱之后,他很快同意了朝堂上的决定,让援辽总兵刘渠升任辽东总兵。
与此同时,在皇帝催促下,辽东经略职位暂时还没交接的蓟辽总督文球,也上奏了对一些辽东武将的处置意见。
然后,朝堂上的这帮文官们,又一次收了一些武夫的钱,准备把一些渣滓轻松放过。
最让皇帝生气的是,总督文球本来报上的是鲍承先为一等有罪,可兵部武选清吏司的官员们收了鲍承先家人送的银子,却是准备轻轻放过。
鲍承先这个人,另一时空在广宁之战中投降后金,后来在满清还混得不错,最终名字列入了清修《贰臣传》。
朱皇帝在上面看到了兵部对鲍承先的处置,自然是大怒,直接派人把鲍承先的黑材料,丢给了一些御史们。
对于鲍承先这种在另一时空名字上了《贰臣传》的大汉奸,朱皇帝从来都是深恶痛绝,把这种人留在广宁也是巨大的隐患。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朱皇帝发现,另一时空里,葬送广宁直接责任人,大汉奸孙得功,他现在却是不好按正常程序处置,这个孙得功一直驻守广宁也没机会犯什么错,这会他也没被王化贞叫去策反李永芳,所以还没有被人策反投降后金,拿以前的事和一些时下武将都有的毛病定他的罪,并不合适。
不过,皇帝要杀人,还管他什么合适不合适,他已经直接下了调令,让孙得功进京,准备近期就干掉他。
很快,就有御史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崔景荣和武选清吏司的一干官员官,以及不断逃跑的败军之将鲍承先。
看到御史又在搞事了,首辅刘一燝不由有些头疼,皱着眉说道:“次辅,此事有些难办。”
韩爌也是一脸苦色,“就怕天子又要兴大狱。”
两人枯坐了着,相顾无言了半天后,刘一燝终于开口道:“让他们处置一两个,先平息皇上的怒气再说吧,皇上若是不满,非要兴大狱,老夫也只有请辞了。”
韩爌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事情真到了那一步,下官也只能与元辅共进退。”
这倒不是因为这些兵部的官冰敬炭敬没少送,所以他们不好处置,下面的人给阁老送点东西,属于惯例,算不上受贿。兵部那几个人又不是两位阁老派系的,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势力,内阁并不在乎把兵部武选清吏司的人一锅端。
不过,兵部武选清吏司掌考武官的品级、选授、升调、功赏之事,在六部下属机构中,其权力仅次于吏部文选清吏司,能在这个衙门里任职的,自然都是关系很硬的,朝堂上刚经历了多次大变,再处置这帮人,就又要掀起大案。
而大明这位少年天子,最近为了河工的事大发雷霆,徐淮那么多官都要完了,这次兵部又到了枪口上,两位阁老是怕皇帝看了后乱来,把朝堂搅合得天翻地覆。
和各派系的大佬们联络通了通消息之后,内阁给出了票拟意见,将鲍承先押解进京,等候处置,把一个背景不够的推出来背了锅,处置也只是降职打发到地方上去。
朱皇帝看过内阁的处置之后,也没有生气,稍微犹豫了会就同意了内阁的意见。他清楚把兵部那帮人一锅端,也没有意义。大明的官场风气早就彻底坏了,只处置几个人没用,处置一大片,这朝堂就要彻底乱了。他也不急,反正以后秋后算账的时候,这些人一个都跑不了。
至于再一次请辞的兵部尚书崔景荣,他也懒得处置,下旨挽留,准备过一阵子就把他打发走。
内阁两位大佬惊喜地发现,皇帝貌似清楚朝堂上再经不起折腾,同意了他们的处置意见,不由大大地松了口气。这阵子皇帝有些过于肆无忌惮,让他们感觉压力很大,这一次不单是简单放过了几个官员,也无疑是皇帝释放出了他要收手的信号。
新经略人选议定后,蓟辽总督文球以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有疾不能任事为由,上疏请求致仕。
朱皇帝知道文球的身体是真不行了,所以稍加挽留就准备同意他退休。
对于新的蓟辽总督人选,朱皇帝犹豫了会,决定让宣大总督董汉儒接任,反正会推的话,这个董汉儒排名也够高,他不干涉的话,除非王象乾那个老狐狸不当兵部尚书,要去当蓟辽总督,接任的也多半是董汉儒。
在处置山海关溃兵事件中,另一个朱皇帝关注了很久的武将,孙祖寿也终于完成了任务。
此人单枪匹马出了关城,独自面对两万多溃兵,用道理说服了他们,帮助朝廷安抚好了这一群溃兵,没有让事情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在他完成了任务之后,蓟辽总督文球对他也是极为欣赏,随即就想大用此人。
不过,文官们很快就发现,皇帝又一次出手,把人弄到了勇卫营里。
这个孙祖寿,也是朱皇帝翻阅资料后,很早就确定的备选人才。
作为世袭武将,孙祖寿祖上就完成了侵占卫所田地的原始积累,家中并不缺钱,不过这人在时下的武将中倒是个异类,当官几乎不贪污受贿,理所当然的官运也一直不佳,不是这一次的事件中,他独自出关说服了那些溃兵,帮助文官们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基本没有出头的日子。
在另一时空,他于崇祯年间起复后,变卖家产募集了一堆家丁报效国家,同满桂一起在京师城下英勇战死。
对于一个刚刚被提起来的副将的去向,文官们并不关心,反正皇帝的勇卫营自从辽沈失陷后人事变动就十分频繁,不时地有武将调入,也不时有武将倒霉或者被调到地方。
一些知情的人士其实很清楚,这个孙祖寿,很早就被皇帝看上了,勇卫营不对外传的兵书《步兵操典》,这位三月底就到手了一份。
像孙祖寿一样,为人正直的武将,在大明军中其实也还是有一些,只不过大环境如此,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郁郁不得志,少数出头的,因为正直忠诚,不会贿赂上官,也不会在战场上逃跑保存实力,结局都不好。大明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的话,在这样的环境里,最终活下来的都是如祖大寿吴三桂之类的货色。
现在,这些正直忠诚的武将们,都将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