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钢铁直男正文卷第二百一十三章报复行动张远为了弄铜钱的模具,可花费了不少心思。
现在大多数的模具都是铜范,比较粗略的私铸工坊用陶范的都有。
刘彻自己造币的时候,才刚刚用上铁范。
而张远则想直接用钢范模具。
模具的质量越好,钱币的质量越高,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张远先得整出来凸面正字的母模,然后才可以让熊大他们大批量冲压制造真正印制铜钱的子模。
按照张远的设想,铜钱的字体还有里面空心以及最外面的边都得是凸起的。
这样可以使铜钱的重量不变,但是厚度变厚。
张远还是想要弄出来五铢钱的,这种钱币能够流传上千年,就说明了其在这个时候的不可替代性。
其实很简单,五铢钱上面就是五铢两个字,张远不用多想些什么。
只需要打造好一开始的母范,最后再交给熊大他们即可。
打造母范,张远花费了三天的时间。
等到完成,其实还是花费了许多的精力的。
母范的大体样子,已经跟最后出来的钱币模样差不了太多。
铜钱其实是一种以铜为主的合金,并不是纯铜。
现在工艺是弄不了纯的金属,但是纯铜的硬度还有实际使用后也更容易锈蚀。
张远的比例是打算按照刘彻之前弄的半两钱的比例直接来。
铜钱的方孔还有圆边字体都凸起了,那些私铸的人想要磨取铜屑都很容易被发现。
只要寻常百姓手里面有符合标准的铜钱,一比对就能够看出差别。
民间私铸的人他铸钱最后用的也得是铜,并不是说他就没有成本了。
除非他手里面有铜矿,不然他只依靠熔铸一点点铜屑来造那么几枚铜钱,还不如去种田来的收入多。
磨取的难度变大,收益减少,等到私铸者发现自己不能够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时,就会停了这项生意。
至于把郡国铸钱的权力收回来,那就是刘彻的事情,而不是张远需要去担心的。
母模送给熊大他们,当天他们就弄了一大批的子模。
然后张远没有让他们打磨一下模具,生怕最后成钱的规格重量发生太大的变化。
即便这样弄成的钱币有可能会显得粗糙一些,但是比市面上流通的这些缺斤少两的铜钱要精美的多。
张远清楚,即便最后刘彻开始铸五铢钱并且为了铸钱设立上林三官的时候,上林三官用的模具也没有自己的好。
他们为了印出来的钱币看起来精美不容易被仿造,用的都是规格极高的铜模还有泥模。
每一个模具做的都十分的精美,但是最后成币的重量浮动偏差却超过了起码百分之二十。
这就是没有母模,而且模具易损坏导致的坏处。
弄好子模之后,张远就让人把金库里面所有的铜钱全部都搬到了家里面的铁匠工坊。
这里就在竹林的后面,有从蓝田山上引下来的沟渠。
在这里张远也弄了一些卧轮水排,效果当然是比不上天然的河流,不过铜的熔点低,过程中还要加入铅矿,卧轮水排就能够轻易的提高温度融化这些金属。
趁着大家热火朝天在铸新钱的时候,张远顺便去看了一下褚达的家小。
每当想起来褚达仍然在匈奴人那边,张远心里面总会是牵挂担心。
北方几千里以外的狼居胥山匈奴单于庭,一群匈奴人正商量着春夏交接之际,是不是要对汉人发动一次史无前例的报复。
汉匈战争之间,匈奴人对汉人最大的一次打击应该是汉文帝的时候。
那时候匈奴人南下,在大汉的疆域内劫掠了一月之久,然后还扬长而去。
汉高祖被困白登上,那还只是把面子尊严给丢了。
汉文帝的时候,那可真的是百姓的性命还有国家的财富受到了重大的威胁。
幸亏匈奴人没有一直这么干,不然百姓对国家的信心估计会持续的下降。
一个连边境都守不住的国家,肯定是不会得到百姓们的支持。
军臣一直不觉得前两次的战争失利,是真的因为匈奴人打不过汉人了。
只是被逼的强行与汉人打了两次阵地战,这样的战争原本就不适合匈奴人作战的方式。
匈奴人一贯的作战方式就该是打一炮然后立马就换地方。
正面硬刚这样的风格真的不适合匈奴人,所以军臣想要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报复,让世人看看匈奴人还是以前的匈奴人。
连续两次的失利,让他们控制之下的其余游牧民族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别提基本上是他们走狗的羌人,羌人天性就是容易反复,墙头草的性格。
这还不是什么威胁,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东边的鲜卑还有乌桓。
匈奴人占据了最好的草场,把东边的群山峻岭都留给了鲜卑人还有乌桓人。
两个巨大的游牧民族都盘亘在大兴安岭西麓,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能有一天,骑着战马从东一路向西,没有任何阻碍的占据漠南漠北这辽阔无比的大草原。
鲜卑人加乌桓人还有羌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匈奴人,人人都可以上马作战的游牧民族向来统计的就不是大军的数量而是族群的数量。
军臣能不担心么?
大单于之位从冒顿那里传到他手上,他总不能把匈奴人百年来的努力全都给付诸东流了。
那三个游牧民族还没有惹到匈奴部族,贸然对他们开战实在是不明智的。
而且在大兴安岭以及青海高原上,匈奴人还不一定能追到鲜卑人乌桓人羌人的尾巴。
南边屹立不动,并且连续对自己进行了两次打击的汉人就成为了军臣唯一的选择。
可军臣为什么不直接做决定,他犹豫的原因就是担心自己的身体。
南下的时候,万一他死在了战场上,那么还提什么报复?
左右贤王,还有左右谷蠡王说不定就直接在汉人面前为了大单于的位置开战了。
伊稚斜现在已经从左谷蠡王晋升到了左贤王的位置上。
于单人都没了,他怎么可能容忍其他人来占据他唾手可得的大单于位置。
军臣考虑了挺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要自己亲自统率大军南下。
匈奴人崇拜强者,绝对不能让下面的人看出来自己已经逐渐开始虚弱起来。
这就是军臣心里面最真实的想法。
下了决定之后,匈奴人就开始开会,商量要对哪一个郡发起进攻。十二网
“大单于,依我看我们还是对汉人新扩充的朔方郡下手。
那里原本就是我们的地盘,我们这次正好可以夺回来,洗刷前次的耻辱!”
“对,大单于,我们就攻打朔方郡,然后还要把五原郡云中郡都给端了!”
大帐之中基本上充斥的都是要攻打朔方郡的声音。
没办法他们之前在那里吃了大亏,现在想要找回场子。
但是又不想去啃受降城以及头曼城这两个硬骨头,于是就不先选择五原郡而选择了朔方郡。
“褚达你可有什么意见?”
军臣见左手边上的褚达一直微笑着也不说话,眉头皱了一下就开口对他问了一句。
他心里面始终无法真正的信任褚达,一个汉人立于王帐之中,不管怎么看都有些突兀。
褚达扫视了一样账内的匈奴人,这些人都是匈奴人的王还有将军,基本上就属于是最高层的一股力量。
不过褚达真的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光想着在那里吃了亏,也不想想为什么会吃亏,看起来这就是匈奴人注定失败的原因。
“大单于,我反倒是觉得不应该去朔方郡。
您难道忘了当初我们为何要与汉人打那么莫名其妙的一仗?”
军臣自然不会忘,那一战损失了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被俘虏去了汉国,然后给汉国皇帝跳舞,最终他儿子死了之后刘彻还派人将尸首收敛给送到了草原上来。
军臣看见那苍老无比的于单,还有少了一个器官的尸首,心里面的恨意就压制不住。
这也是他这次宁愿让自己承担死去的风险,也一定要报复大汉的根本原因。
“我没忘,也不会忘。
若不是有个高阙,我们二十万骑兵就可以直接南下,救援白羊王跟楼烦王,也不至...”
军臣刚想吐出于单的名字,但是最后还是硬生生的咽下去了。
现在于单这两个字在大家眼里已经跟耻辱划上了等号。
于单若是战死了,那他是英雄,可是他最终投降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不管是什么民族最厌恶的自然都是本民族的背叛者。
“既然大单于还记得,就应该知道我们占不了什么便宜。
汉人皇帝早就已经开始修缮阴山上的长城,到时候我们若是选择朔方郡南下,必定会遭到阻拦。
阴山以北的汉人会躲进受降城跟头曼城,阴山上的汉人会躲进高阙要塞,至于我们难道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有物资去翻越阴山吗?”
最现实的问题就摆在面前,天堑就是天堑。
阴山有的地方山势平缓,但是汉人工匠最先修缮的就是那里的秦长城。
一座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原本是哺育匈奴人的山脉,为匈奴人提供了大量的猎物以及果实。
现在却成为了他们南下最大的障碍。
“褚达说的不错,我们这次要以最快的速度打击汉人,必定不能在翻越阴山上面花费太长的时间。
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还有定襄郡都不适合作为这次的打击目标。
大家再商量商量我们应该攻打哪一处地方?”
“渔阳郡!”
还没等其他人张口,褚达就大声喊了一声。
“说说为什么要攻打渔阳郡?”
军臣还是想要听听褚达是个什么理由,这也更方便他分析分析褚达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真心投靠自己。
“大单于您知道渔阳郡的太守是谁吧?”
“韩安国!”
边郡太守的名单里面,军臣唯一能够记住的便是韩安国的名字。
褚达这么一问,军臣心里面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攻打渔阳郡了。
“韩安国曾为大汉的御史大夫,现在虽然被贬,但汉国皇帝仍然十分的重视他。
我在长安城的时候,汉国的武安侯田蚡从丞相的位置上下来,汉国的皇帝就想着要让韩安国接替。
再加上韩安国本来就与大单于有着血海深仇,我们匈奴又对渔阳郡比较熟悉。
这次报复行动选择渔阳郡才是最正确不过的选择。”
没人在意褚达说的我们匈奴四个字,而都开始考量选择渔阳郡是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军臣没有犹豫直接就开口肯定了褚达这回的建议。
“诸位,立刻召集十万骑兵以及辎重。
这一回我们便要攻打渔阳郡,让汉国的渔阳郡寸草不生荒无人烟!”
“是!”
褚达这不是叛国行为。
匈奴人已经注定要选择一处大汉边郡作为进攻对象。
不管进攻那一个郡对大汉来说都将会是莫大的损失。
军臣偏偏还要在这个时候询问褚达的意见,褚达若是不说,那么他投靠匈奴人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若是只浅显的分析一下,也不能够获取军臣的信任。
既然仗一定会打,那么打那里就很重要了。
褚达也没怎么了解过张远,但他知道韩安国跟褚达是有仇怨的。
于是他既然必须要选择一个,就直接选择了韩安国当太守的渔阳郡。
而且还要以极其强势的姿态劝说军臣去攻打渔阳郡,这样一来军臣才会觉得褚达对大汉是真的有恨意。
数千里之外正在跟褚达的儿子逗乐的张远,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匈奴会有一次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匈奴人每年都要侵扰大汉的边境,这一次如果发生了,那也是规模大一些罢了。
军臣自己都把这次报复行动定性成一次行动,不然也不会只出兵十万。
人数方面降下来了,就是为了能够缩小自己的目标,然后快速精准的对大汉进行报复。
至于攻城,那是不存在的。
匈奴人没有攻城工具,想要攻城恐怕只能临时制造云梯然后拿人命去填。
从冒顿时代开始,匈奴人就知道自己不会去占据南边的这一大片土地,他们认为自己作为游牧民族具有天生的优越性。
游牧民族想要占据大汉的疆域,注定就会在这个过程之中逐渐被汉人所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