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匡扶唐史
第12章 疗却病疴卧残阳(2)
作者:细读唐诗更新时间:2024-12-01 11:42:54

李泉笑着把缰绳递给田婷,教她牵的位置稍微向上一点,然后解开了捆绑牛头的层层绳索。高氏和田老汉不约而同上前两步,想要阻止,但是面对李泉自信的目光又都停住了。

田婷望着哥哥的笑容,感到无穷的力量,一点也没有胆怯,牵着老黄牛站在李泉的身边。

李泉又去拿拌了蒜汁和蒜泥的齿苋菜和蒲公英递到牛头前,老黄牛依然摆头,但是在缰绳的控制下,幅度小得多,可以说完全可控。

周围的人都发出赞叹,尤其田老汉,两眼发出亮晶晶的光。

李泉摇摇头,看来这头老黄牛也比较倔强,不过,菜可以不吃,蒜不能不灌。

李泉请高氏再去捣些蒜,又麻烦田老汉去寻来一个中空的竹管和打铁时鼓风的气囊。自己和田婷一起牵着牛回到院里,众人也就慢慢散了。

一时之间,蒜已经捣好了,李泉把竹管塞进牛的嘴里,把捣好的蒜倒进竹管,这一端罩上气囊,缓缓挤压送风,老黄牛“被动”的喝下了李泉开的“药方”。

就这样,当天灌了三次,后面两次田老汉也来搭手,更是轻松。

得到第二天,李泉再去观察老黄牛的粪便,发现已经有形了,并且少了那种恶臭,他知道,不管是这几样杀菌消炎的“药”起了作用,还是“穿越光环”的效果,总之,这头牛算是治好了。

田老汉专门耽误了两天没去镇上的铁匠铺,既是关心李泉母子,内心深处也有一点“偷师”的心思。李泉也不小气,这天傍晚,在田老汉又来登门的时候,对他讲了穿牛鼻的奥秘。牛鼻子这个地方,血管少而神经丰富,穿上鼻圈后,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来控制它了。不过应该在几个月大的小牛犊的时候就穿,那个时候牛的力气不大,不用做这么多准备工作来固定它。辛亏这是一头已经病了的老牛,否则,穿鼻环还真不一定这么顺利。

至于蒜、齿苋菜和蒲公英杀菌消炎的功效,李泉也简单说了一下,不过对田老汉就没说是祖先护佑,而是说从古书上看到的法子。全村人都知道高氏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妇人,平素也一直督促李泉读书写字,田老汉倒是没做他想。对于李泉的坦诚以对,田老汉很是承情,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别以为这只是一个小玩意,饱经世事的田老汉深深知道就这一门穿鼻环治肠辟的“牛手艺”,一定会有施展的地方。

经历了这四、五天,李泉更加溶入到这个“大业三年”的现实中来。至少也知道了在唐朝出现的“蒸馏酒”还没有问世,就这一样大杀器施展出来,自己安身立命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想到蒸馏器具和大批的酒原料,李泉也明白时机尚未成熟。

老黄牛来到李家的第四天,已经完全恢复健康。万物皆有灵性,它对李泉和田婷分外亲热,当二人走过自己身边的时候,不住往人身上挨挨擦擦,似乎知道自己是这两个人从屠刀下救回来的。

田婷也喜欢这头老牛,时不时跑过去抱抱他的头。李泉看到田婷如此开心,也泛起了童趣,此时日头已经偏过树梢,于是跟高氏打了个招呼,带着田婷,牵着黄牛去村外放牧,顺便带上镰刀,去割点草回来。

两人在村外牵着黄牛,任它在地上啃食,慢慢走到了村南的河边。田婷不停的拔一把草递到老黄牛的嘴边,逗弄着它用肥厚的舌头卷进嘴里,李泉则开始割草。不时有一些孩子嬉笑着在身边跑过,李泉让田婷去跟他们一起去玩耍,牛自己可以看得了。田婷头一扭说:“他们知道什么,只是疯跑,我才不稀罕呢,我喜欢跟哥哥呆在一起。”李泉苦笑了起来,自己是个十三岁的身体,可是却有四十岁的心态,老成持重可以,根本跳脱不起来,田婷跟着自己,八九岁的小女孩岂不是也成了一个失去童年乐趣的“早熟老太太”。

这时候,老黄牛已经吃饱,又在河边喝了几口水,惬意的卧倒在草地上反刍起来。李泉看着逐渐落下的夕阳,不由冒出了一首背的滚瓜烂熟得诗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田婷听到哥哥念诗,跑到身边问道:“这是什么诗啊,是说什么的?”

李泉耐心解释一番,田婷十分聪颖,一点就透,指着老黄牛对李泉说:“哥哥,尽管这个老黄牛没有给咱们耕地,可是也出了很多力气,咱们不光要治好它的病,以后也好好对它,好不好?”

李泉点头,摸摸老黄牛的背说:“以后就当它是咱们家的一口人吧,我们给它起个名字,你说叫大黄好不好?”

田婷还没回话,耳边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笑道:“能不能不叫大黄,多像一条狗的名字啊。”

李泉兄妹顺着声音一看,在十几步外的小道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穿着皂衣官差打扮的中年男人,一个是一个与田婷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声音正是那个小女孩发出来的。

看着李泉望向自己父女,那个中年男人先是低头对小女孩说:“红线,不要乱插话。”又抬起头来对李泉说道:“看来你就是那个虐害耕牛致死,妄图私自宰杀的李泉了?”

李泉先是有点疑惑,自己何时有了虐害耕牛,妄图私自宰杀的罪名了?心思电转,马上就知道根子在哪里了,于是他收敛了笑容,恭恭敬敬的答道:“小子正是李泉,敢问贵人是哪位?可是接到田中村正的举告吗?”

这下轮到来人吃惊了。他从县里来,一大早先去了黄家店,找到了耕牛的原主,三言两语就知道了原委。又在镇上,听到了退药的事迹和“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的对联,对李泉这个人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可惜他只是粗通文墨,不擅长书法,否则一定会对李泉青眼有加。

此时,他听李泉开口就点出田中的名字,他更加明白其中另有隐情了。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心思如此敏锐,才尤其使他大吃一惊。

他微微一笑,温言答道:“某姓窦,名建德,是本县的司法功曹,此番奉王县尉之命,特来问罪。”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