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匡扶唐史
第39章 僻野山村来恶客(3)
作者:细读唐诗更新时间:2024-12-01 11:43:36

隋文帝杨坚平生只留下来一首诗,是他53岁时巡幸并州(现在的山西太原)时,在一场宴会上所作的,当时在座的还有儿子秦王杨俊和大臣王子相,全文是: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

一朝花落,白发难除。

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当时是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开皇是他的年号,当时他坐上龙椅10年,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既不因为对当皇帝这个业务不熟而抓瞎,也没有儿子兵变逼宫而焦虑,就在前一年(公元589年),隋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王朝——南陈,将士们在井里逮住了陈帝陈叔宝,正式统一了天下。在这个时候写诗,怎么着也得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整不出大风起兮云飞扬,也不能说这些丧气话啊。

讵几的意思是时日无多,整首诗倒是很好理解:漂亮姑娘的脸蛋没有多长时间,小伙的帅气也转瞬即逝,美丽的花朝夕之间就会凋落,白发怎么也拔不完(当然拔掉白发也无法年轻),就在最近的这几年,说不定就有谁要玩完。听听,这如果是一个落魄书生的哀唱还好理解,作为已过天命之年的成熟政治家,还有这么浓郁的小资情调就不太正常了。

一、杨俊之死

更可怕的是,他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

第二年,在席间觥筹交错的大臣王子相就病死了。有着皇家血统的秦王杨俊命比较硬,又撑了7年,也辞别了人世(关于杨俊的死期,隋书中所记载不一,列传第十中说死在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志十七中说死在开皇十八年,为了突出杨坚的金口玉牙,就让杨俊尽早死,对不起了,秦王殿下),并且杨俊之死也不能说是善终。他小时候向佛,曾经要求出家,没有得到批准,也可能是矫枉过正,长大了又开始迷恋美色,放在当时也不算什么,倒霉就倒霉在他的出身了。他有个吃醋嫉妒以及厉害的老妈,弄的他老爸杨坚一直没能过上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并且在杨坚一次春心萌动勾引了一个小姑娘的时候,果断出手把女孩从肉体上消灭了(为这个可怜人致哀),杨坚痛恼羞怒,百感交集之下也没能怎么样,只是使使性子,骑马跑到山里哭了一场,在大臣们的劝解下又臊眉搭眼的回家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位秦王妃也嫉妒成性,并且比婆婆更近一步——人家是消灭第三者,她倒好,直接搞定老公,这样也对,不要连累无辜嘛。女人没有拿刀弄枪的力气,采取了潘金莲对付武大郎的手段(不对,应该是潘金莲跟她学的),下毒。史书上没有交代杨俊幸免的原因,据估计,要么是量不足,下少了,要么是质不高,古时候又没有化学制剂,就是一些什么断肠草,鹤顶红之类的植物、动物毒素,听着吓人,效果有待验证。反正是没毒死,没死归没死,也弄个萎靡不振气息奄奄,隋文帝知道后大为恼怒,也痛恨这个孩子不争气,加上得知杨俊在并州总管任上豪华奢侈,盛治宫室,广敛民财,就是说盖了超标的别墅,收了一些红包,这也犯了一向以“俭朴”接近于“抠门”著称的隋文帝之忌。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先对杨俊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免去并州总管,调到京城软禁起来。当时的并州总管就是全面主持这一区域工作的党政军合一的一把手,不撤了这个职,真不好收拾杨俊。然后赐死了秦王妃崔氏,替儿子出了气报了仇。回过头来又对杨俊严加斥责,史书上说“下诏切责之”,大意是说老子好不容易打下天下,怎么能让你给败坏了,病床上的杨俊在又惊又吓的恐怖氛围中死去。

您会觉得杨俊令人同情吧,在和伟大的预言家杨坚关系最铁的五个人里,也就是杨坚的五个皇子,这算是最完美的结局了。看完其他的几位,您就知道,杨俊死的真舒服。

二、杨勇之死

大儿子太子杨勇,本来太子当的不错,也称得上宅心仁厚,礼贤下士,可也有好奢侈,爱和漂亮妹妹打交道的毛病。杨坚虽然在“俭”这个字上不喜欢他,但还没有兴废黜杨勇的念头,也许内心深处还深深羡慕儿子没有母老虎管束。可是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钻了一个死牛角尖,只要不躬行一夫一妻制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杨勇偏偏不喜欢老妈给选择的老婆,和姬妾们生了不少孩子,光儿子就有十个。原配的妻子郁郁寡欢,也没有独孤皇后的手段,更不敢像杨俊的老婆那样下毒,于是在郁闷中去世了。独孤夫人在心里认定是被杨勇毒死的,更是对杨勇万分的鄙视痛恨。此时二儿子杨广隆重出场,要说杨广水平还是有的,允文允武,后面单独说,这里就说他策划一系列的夺嫡步骤,严格来讲是在独孤皇后这里打开的突破口,所以杨坚临终说“独孤误我”还是有道理的。

杨广平常给老爷子留的印象也不错,动挡西杀也立下了很多功劳,官职几经调任升迁,最后当上了扬州总管,现在可以理解他当了皇帝后为什么总是要巡幸扬州了吧,那里咱熟啊!在扬州总管任上是一岁一朝,就是要一年才能回来见老爸老妈一次,这可以理解成被疏远,当然有被重视的成分。但是总是长期远离权力中枢,肯定会慢慢被遗忘。杨广抱着老妈的腿哭诉思念之情和依依惜别不愿离去之意,独孤本来就对杨广有好感,在她得到的情报是杨广对爱情很专一,平常只和正妻一起,对按照皇室规矩配置的小老婆们很疏远。她不知道杨广的姬妾们之所以没有生很多孩子,是因为杨广摸透了她这种独特的评判人品优劣的规则,发现怀孕的女人就把胎儿打掉了。看到杨广这么孝顺,独孤皇后很感动,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下,杨广开始说杨勇的坏话,大意是说不知怎么回事,他就是看我不顺眼,我恐怕要被他杀了。独孤皇后也哭,应该不是恐惧的泪水,而是感动的泪水(多好的孩子)和愤怒的泪水(杨勇你太可恨了),于是她也隐约表态,有我在他还这样,我如果没了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一想到现在的东宫没有咱杨家的正根儿(资治通鉴原文是“东宫竟无正嫡”,杨勇的正妻元氏没有生育),心里就不是滋味。杨广正是从独孤这里探到讯息,才真正起了取杨勇而代之的念头。

杨广最大的帮手是重臣杨素,而杨素动作的第一步也是面见皇后,说杨广的人品真像他老爸,皇后说是啊。儿子像老爸这句话有点学问,推论下来,老爸是皇帝儿子也应该是皇帝!就像地下党对暗号一样,两个人达成了默契。当杨素开始在隋文帝杨坚面前诋毁杨勇大力炒作杨广的时候,独孤皇后又赏赐杨素大量的钱财,到底是辛苦费还是活动经费就很难分析了。杨勇也真倒霉,上面有皇帝老爸压着,下面有晋王弟弟顶着,外面是国公公事公办的说坏话,里面是皇后使劲吹枕边风。真称得上是四面楚歌众叛亲离。要说都是亲生儿子啊,杨坚也曾经很得意的对大臣们宣称,我不像以前的皇帝那么荒淫无道,跟不同的女人生了不同的孩子,他们不亲密,我的五个儿子都是真兄弟,他们不会有争夺储位的事情发生的。结果事实给了老爷子一记响亮的耳光。以后不用说也能猜到了,杨勇肯定没有好啊。

终于在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废掉杨勇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最狠的是,把监押杨勇的任务交给了杨广。不知道杨坚是老糊涂了还是真的要置杨勇于死地,这是打倒批臭再踏上一支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节奏啊。这下杨勇彻底没机会了,所有申诉的文字材料都被扣下,根本到不了杨坚手里。人要是逼急了啥招都有,杨勇就爬到树上大喊大叫,希望杨坚能听到。后来初唐的虞世南写过一首咏蝉的诗,其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的句子,灵感是不是从杨勇太子这里来的就不知道了。杨坚还真听到了,打算找杨勇问问,结果杨素说杨勇已经疯了,杨坚这才罢手。等杨坚一死,杨广即位,第一件首要大事就是谎称杨坚有旨意,赐死杨勇。虽然是皇帝了,但是杀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哥哥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改由老爹杀儿子就好看的多。

其实杨勇疯没疯,杨坚隐约也知道,否则不会在临死发现杨广不是什么好鸟之际想到叫杨勇来,如果是个疯子,叫来有什么用,看他演小品啊。杨勇之所以被废,前面说得都是原因之一,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越制度。就是被杨坚骂死的三子杨俊,违越制度也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就像现在,你是什么职务应该享受什么待遇是有规定或是约定俗成的,局长坐桑塔纳处长就不能坐奔驰。杨勇作为太子时,有一年冬至百官去觐见他,他很兴奋,排出乐队,吹吹打打,摆开架式接受了(史书原文是“勇张乐受拜”)。隋文帝很不高兴,说这不符合规矩,有大臣辩解说只是祝贺,不是朝拜。这时的杨坚应该很不爽,因为他批驳了这种说法,杨坚认为,祝贺是私人的事情,应该三三两辆的去,这家伙,由有关部门召集(估计是现在的组织部),大家到的这么齐,太子还穿上正式的礼服,演奏乐曲盛情款待,这时合制度的吗?杨坚专门下诏禁止了这项活动,至于有没有秋后算帐,对这些大臣进行追究,史书上倒没有明确的记载。

杨勇真正要坏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演奏的那是什么音乐,明明是招魂曲。

三、杨秀之死

杨坚的四子杨秀,最早被封为越王,不久改封为蜀王,后来担任益州总管,一直经营四川地区,应该有一定的实力。史书也记载他本人容貌雄伟,长得很威风,有胆量有气魄,喜好武艺,按照评书的说法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这样的儿子多好啊,可就是不讨老爹喜欢,就跟诸葛亮看出魏延后脑生有反骨一样,杨坚不止一次对独孤皇后说:“杨秀肯定会不得好死,我活着他还不会出什么问题,要是他兄弟当政,他一定会造反”。既然老爹这样带有色眼睛看自己,那咱就应该老实点,好好表现一下,杨秀不这么认为,反而又去踩了一条“红线”——“车马被服,拟于乘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都向皇帝看齐。看来是真的要做益州的土皇帝了。

等到杨勇被废,杨秀“意甚不平”。但是为什么生气呢?史书上没有明确交代原因,可是也没有记载他口头或者书面上为大哥鸣冤叫屈,我只能推断他不是为杨勇被废而怒,而是为立杨广没有立自己而怒。一千多年以后的人都能猜出他的心思,杨广能不知道?于是指派杨素揭发杨秀,还是从有“异心”这个突破口展开,老皇帝大怒,招杨秀回京,有杨俊的例子摆在前面,杨秀还真不愿离开根据地。杨坚又指派了新的益州总管,这位新总管很会做心理工作,终于说动了杨秀回京。杨秀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上路了,走了四十来里路,又有了反悔之心,准备率兵偷袭益州。只要一开战,杨秀造反的事实就确凿无疑了,幸亏这位新总管也不是吃素的,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杨秀只有乖乖的到京城报倒。

杨坚没有给杨秀辩解的机会,也没有亲自骂他,派使臣“切责之”之后就押进监狱,等待审判。杨广一面在杨坚面前痛哭流涕地为杨秀求情,一面暗中指使人弄了两个小木人,埋在华山脚下,分别对杨坚和杨谅(杨坚第五子)进行诅咒,可能害怕这种妖术会真的灵验,杨广出于安全起见,没有把自己列入受害人的行列。挖出这个木人的是主审杨秀工作组的首席大臣杨素。这还不够,又伪造杨秀讨伐京城的檄文草稿夹在杨秀的文集中给杨坚看,证明杨秀早就盼着天下大乱骨肉相残好混水摸鱼乱中取事。杨坚被彻底蒙蔽,盛怒之下放出狠话,要把杨秀当街问斩,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有一位大臣为杨秀求情,也差点被割了舌头。最后尽管没有要了杨秀的命,但也削掉王爷的爵位,废为庶人,禁锢终身,一位土皇帝变成了无期徒刑的囚犯。

后来杨广坐上皇帝宝座,可能是杨秀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人被关起来了,嫡系的幕僚基本在处置杨秀的时候被杨坚杀完了),也可能“真兄弟”只余下这一个(老五杨谅因谋逆去世的早),总之是没有给杨秀加刑,留了一条命。不过杨广对皇家的宗室也非常警惕,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把这帮人带着。杨广穷途末路之时被宇文化及以为民除害的借口勒死之后,杨秀一度成为傀儡皇帝的候选人,不过经过宇文化及等人的讨论又否定了这个提议,应该是觉得堂堂蜀王不好控制的缘故吧。那下场就比较明显了,和杨坚的其他后人一起被杀,这样看来,虽然杨秀郁闷半生,却是兄弟之间最晚离开这个世界的。

四、杨谅之死

和杨秀一样在史书被称为“庶人”的还有杨谅,和杨秀窝囊地在监押之下度过后半生不同地是,这位被封为汉王的杨坚最小的儿子,还真是轰轰烈烈的造过反。

杨坚对这位小儿子非常宠爱,在他担任并州总管离京的时候,老皇帝打着到外地视察的旗号,一直送出很远。杨谅的辖区很大,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到黄河,共计五十二州。兵马也很多,并且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就是所谓的先斩后奏吧。不过他辜负了这份信任,史书上记载他指挥了三大的次战斗,无一胜绩。第一次是攻,开皇十八年出征辽东,败;第二次是防,开皇十九年防突厥,败;第三次是攻防兼备,先打起造反的旗号进攻,后来逐步退守,败。如果前两次是诈败,通过打败仗来逼迫皇帝老子增加自己的实力,那最后的一次无论如何也没有别的借口了,只能说自己志大才疏。

杨谅造反是必然的,不反才不正常。四个哥哥,除了二哥当了太子外,其他的三位或死或监,自己的下场是什么,当然要好好考虑了。资治通鉴上还有一段记载,说杨坚偷偷和杨谅约定好了,如果新君继位,发给杨谅的诏书上面的公章有个暗记,就说明没有问题。结果大将屈图通拿着杨广的诏书来宣招杨谅进京的时候,加盖的玉玺上没有这个暗记,杨谅自然不敢到京城去自投罗网。违旨是不赦的大罪,遵旨又会变成杨俊第二杨秀第二,除了造反,真是没得选择。由此看来,杨坚对这位小儿子真不是一般的疼爱啊,小儿子,大孙子,老爷子的命根子。可是这种疼爱,给杨谅带来的是更大的祸事。

除了自保的原因外,杨谅造反也有被别人忽悠了的成份在里面。他特别信任的有两个人,王頍和萧摩诃,这两位分别是梁和陈的遗老遗少,既怀念故国,又没有在隋朝得到重用,一直抱着乱中取事浑水摸鱼的态度,极力纵恿杨谅造反。尤其是王頍,还真是挺有水平,给杨谅出了不少好主意,可惜他没有听。

在造反的前期,杨谅也打过胜仗,最传奇的就是男扮女装取蒲州了。蒲州大约在现在的山西永济西蒲州镇一带,杨谅命令自己的几百个骑兵戴着妇女用的面罩,慌称是汉王的宫人进城,骗过守城的士兵,攻占了蒲州。在这里要插一句,骑兵扮女人的难度有点高啊,不知道是化妆师的手段超凡绝伦,抑或是守城的士兵被催眠。不过总的结果是小胜难济大败,杨谅最终被杨素打败,投降被俘。不过杨广还是做足了面子活,并没有杀杨谅,而是也判处了无期徒刑,给监押起来。不知是杨广暗下毒手,还是杨谅的身板比不上精通武艺的四哥杨秀,总之是没有等到宇文化及来杀就死了,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他是被杨广暗中派人杀死的。杨谅这一生也算是活的轰轰烈烈,死的默默无闻。

看来,金口玉牙的皇帝还是不要随便说话,否则后果很严重啊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