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刘原也想过干脆像亚历山德拉生前一样,在家工作。但是想想如果在家还要专门有人来拿自己写好的东西,再说反正就自己和谢廖沙两个人,到哪都差不多。
从前亚历山德拉是坐骨神经痛还没好轻易不敢出门,那时候谢廖沙又太小一天要吃好几次奶山羊的奶,又还不会走路,也不方便出门,总不能走到哪里都把羊带上。现在就不一样了,而且一直宅在家里对孩子的身体也不好。
有人可能会想,工作时孩子在旁边,还拿写的东西给孩子讲故事,不怕孩子以后会说话了,童言无忌一不小心泄露机密吗?这倒是不用担心——因为翻译的新闻都是可以上报纸的,还有些内容是有意要对外宣传的,中国历史更加毫无机密可言,总不能说不在中国,就不能拿中国历史给孩子上早教吧!不在工作时间时,刘原也会给谢廖沙讲俄国历史,这可以调沙皇的记忆——尼古拉当初接受的教育。就算以后把儿子培养成了“精中”,也不见得不好,何况刘原觉得也不至于夸张到这个地步。
至于真正涉及到机密的内容,都只会在列宁或捷尔任斯基面前说,这时候肯定不会让谢廖沙在旁边了。这时候通常都是列宁或捷尔任斯基身边的工作人员带他到外面玩。
后来,经人介绍,刘原又和一个丧夫的从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女贵族结了婚。原来东正教有一项传统,就是如果丈夫先于妻子死去,妻子就要进修道院以示忠贞。当然这通常也只能在贵族中实行,贫民是做不到的,读过高尔基的作品的人都知道。
但是十月革命以后,一部分是因为要破除旧传统旧习惯,一部分是因为教会是苏维埃的敌人,所以在苏维埃控制区,就有意识地推动寡妇改嫁而不让她们进修道院。而这一个属于在苏俄眼里改造得算好的,所以把她介绍给刘原。
但是,这个女贵族虽然同意了改嫁,却对刘原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婚后不改姓,仍然姓前夫的姓——这也刚好对应了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的“妇女婚后有权保留原来的姓”;二是不要小孩,她和前夫有孩子而且已经长大成人;三是她活着的时候可以和刘原共同生活,但是等到她死后和前夫葬在一起。
毕竟保留着沙皇的记忆又穿越过来这段时间了,刘原猜到了她的想法:实际上,从前进修道院也是形式,事实上从前那些寡妇在修道院暗中和情人来往的也不少,只不过不再正式结婚,就算是忠于亡夫了。而她内心深处估计也不见得承认苏俄政府颁发的结婚证,所以提这三个要求,算是她用另一种方式忠贞于前夫。不过,刘原也不在乎,所以很痛快地就都答应了。她刚见到谢廖沙时不相信那是刘原的儿子,还以为是他的孙子。
在她面前与在亚历山德拉面前不一样,刘原用不着刻意去表现得和穿越之前一模一样了,反正她只知道自己叫“尼古拉·伊万诺夫”(女儿们就算偶尔回来看望也从来不在后妻面前提他从前是谁),是个“中国通”,只要不要过于明显表现出太超前时代的言行即可。
在这以后,刘原不需要带娃上班了。但是这并非是把谢廖沙放在家里让后妻照顾的结果(苏俄,包括后来的苏联,都不鼓励家庭主妇,而是尽可能让妇女参与工作),而是作为先行试点,在刘原住的地方附近有了最早的托儿所。
列宁虽然在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及斯大林出发前告诫了他们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尽可能保住胜利果实(特别是争议领土)以及一定要把人带回来等,但是他也看出来,说了也不见得有用,尤其是图哈切夫斯基肯定听不进去。他当时才27岁,算下来和刘原的“实际年龄”(穿越之前的年龄加穿越以后的时间)一样大,又不像刘原那样“先知先觉”。更何况,在华沙战役之前,苏军一直在高歌猛进,甚至国际上也纷纷不支持波兰,在图哈切夫斯基眼里拿下了华沙就将迎来最终胜利,要使他相信华沙战役会惨败谈何容易?
刘原每天都在留意报纸,还有内参(入党以后看到的)上面有关波兰战局的消息。只可惜他穿越之前没有专门研究过这场战争的具体过程,所以也无从知道是不是和穿越之前有区别,但是从战事进展看,应该大致和原来差不多。
令刘原意外的是,列宁的一番话没有说动指挥西北方面军的司令图哈切夫斯基,却在一定程度上说动了西南方面军的叶戈罗夫和斯大林。发现布琼尼的骑兵向利沃夫的前进受阻以后,他俩虽然或许还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居然同意了让布琼尼遵照苏俄最高指挥当局在图氏的坚持下下的令,带领第一骑兵集团军向北面的华沙及卢布林进发,西南方面军也放弃了夺取利沃夫的念头而和西北方面军一起进攻华沙。考虑到先前斯大林与图哈切夫斯基的老上级托洛茨基的矛盾,做出这一决定实属不易。
然而西南方面军到达华沙城下,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果然如同刘原之前说的那样,波兰在首都即将陷落之时绝地反击,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波兰的毕苏斯基元帅亲自在前线地鼓励士兵,宣传苏俄红色政权的邪恶,保家卫国的热情让波军士气大振,本身就疲弱的红军在波军的反攻下节节败退。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貌似苏军的一举一动都能提前被波军知道,尽管西南方面军改变了作战路线,波军依然没有一点措手不及的样子,反而显得“一切尽在掌握”一样。
为此,连刘原这个穿越者一时也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他突然想到了一点,一切顿时豁然开朗,但是也只能捶胸顿足哀叹“来不及了”。
欲知刘原想到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