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相思梨花落问佳期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二章各自忙碌的王爷县主皇帝带着儿子们在行宫并没有住多久。
虽然行宫的位置就在京郊,每日里的奏章都是由专人送到皇帝的寝殿,若有大事需要皇帝拿主意,也可着相应官员直接赴行宫请示。
但行宫毕竟不是皇宫,有些事情处理起来并不是很方便。在加上皇帝生性多疑,谁也不曾真正信任,担心会有不安分的人趁着自己不在宫中起了不该有的心思,既不敢走得太远也不敢离京太久。
小住了几日,皇帝就带着王爷们回了京。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正好是个有早朝的日子,于是,一行人起了个大早,上朝的上朝,上课的上课,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不同的是,过去的皇子都已摇身一变成了王爷。
在朝会上,皇帝又问了一遍关于如何解决皖淮赴今后几年的民生问题,官员们各抒己见,谁也不扶谁,眼看又要吵起来。
皇帝适时制止了众人,直接点名问了白盛。
白盛瞬间明白了皇帝的用意,把那天的回答字斟句酌地将该说的说了,并且进行了更加具体的阐释。毕竟并非人人都像他父皇那般睿智,说一就能想到三、四,朝上的许多官员,并非白盛瞧不起他们,而是都说到三了,他们可能连一都还没弄明白。
敏璋王爷发表完“浅见”,皇帝第一个表示赞赏与认同,而且予以了高度的肯定,说的好像他也早有此意似的。
这下子,摩拳擦掌想要反驳白盛并挖好了坑只等他跳进去的官员们再没一个敢冒头,全都异口同声随大流地高呼“吾皇圣明,敏璋王圣明”。心里恼怒也好,不甘也罢,也只能忍着。
皇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这位众皇子中独一份封号是双字的王爷已经甚得帝心。不论他是真的想的与皇帝一样,还是皇帝只是为了给他撑腰做脸才那般说的,都足以证明皇帝对他的器重与维护。
册封之事才过了几天,人精一样的官老爷们自然不会忘记这个教训。对皇帝还是多顺着些的好,真的惹急了,面上是丝毫也看不出来,可会遭到怎样的惩治就真的说不准了。
见众人都很识趣,皇帝也没再多铺垫,当场命白盛暂代户部左侍郎之职,协理户部大小事宜。
这下子,满朝文武又都不淡定了。
户部啊,掌管大越国库不说,还有官员们的薪俸,肥得流油的差事。左侍郎,仅次于主事的尚书,这位子辅一空出来就不知道被多少人惦记上了,都盼着这个肥缺能落到自己头上。
眼下可好了,竟被这位敏璋王爷快人一步拿下了。
一时间,朝堂之上此起彼伏着一众官员心碎的声音。
户部陈尚书心碎得尤其厉害,而且面色煞白,官袍下的两条腿也跟着微微发抖,险些站不住。
陈尚书在心中叫苦不迭。这不是要了他的老命了吗?
因为赈灾银两和粮食的事情,他可是得罪过这位王爷千岁的,害得他老人家一趟一趟地往户部跑,辛苦了几日都无功而返。
这口气,换作是谁也不可能轻易咽下吧?
他这个户部尚书是不是干到头儿了?或者说他的官场生涯已经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