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率领军队满载而归,浩浩荡荡从陆路返回铁山。 .
这一趟汉城之行,陈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时也在朝鲜君臣面前成功立威,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称得上大获成功。而麾下的士兵们,也是高兴不已。
从威海卫跟来的老兵经在异乡扬威,固然是兴高采烈,那些加入不久的农兵更是洋洋得意。他们在几个月前,还只是饭都吃不饱的难民,挂着“辽东逃人”的标签,低人一等,现在居然可以大摇大摆冲入朝鲜的王城,从大臣到官兵屁都不敢放一个,最后还在国君和满朝文武的恭送下离开,这样的感觉实在太美妙,宛如梦中。
虽然几千人的队伍在规模上无法与清军十万人大军相提并论,但是得到的待遇却天差地远。皇太极撤军时,沿途军民如见瘟疫,避之不及,陈雨凯旋时,接到了汉城命令的地方官府打起十二分精神接待,沿途的汉城府判尹、黄海道观察使、开城府留守、海州牧使均出城十里相迎,以猪羊酒肉劳军,唯恐招待不周,以至于从汉城到铁山两百多里的路程,居然没有动用一粒军粮,一路吃吃喝喝回到了目的地。
回到铁山后,陈雨召集手下开会,总结消化这次汉城之行的成果。
“诸位,这一次鞑子入侵,对朝鲜来说是兵灾,对于咱们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陈雨意气风发地说,“从现在起,咱们在铁山就可以大展拳脚,不必再顾忌当地官府和朝鲜朝廷,光明正大招纳辽东汉人,屯田扩军,把铁山彻底变成自己的地盘。”
邓范很高兴:“这样一来,打造数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
“银子咱们不缺,而且拿下釜山倭馆的贸易线后更是金山银海一般,加上屯田可得的粮食,十万大军我也养得起。”陈雨傲然说,“并且我和朝鲜国王签订的盟约中,约定在铁山可以自行委派专人管理屯田和农庄,其实就相当于自治,铁山郡守、海州牧使甚至黄海道观察使都无法干涉,咱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邓范负责农兵的训练和农庄的管理,知道日渐扩大的农庄体量之巨大,朝鲜的原住民已经成了少数民族,如果自行委任官员管理,那就彻底架空了当地官府,铁山就成了国中之国。他笑道:“比起咱们的农兵和屯丁,当地百姓才多……多少人?这样一来,朴郡守他们还能管什么?”
陈雨说:“官府就管一管朝鲜的百姓好了,咱们的人和事,他们无权指手画脚。”
张富贵说:“其实有一点俺不太明白,反正都已经把队伍开进汉城了,为什么还要接受朝鲜的官职,向那个怂包大王称臣?照俺说,想要什么,一路打过去便是。”
陈雨解释:“其实说起来,我的目的和鞑子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丁口和财富,只不过他们是靠抢劫,我是靠恩威并施、逐渐蚕食。虽然目前朝鲜的军队孱弱,挡不住我这几千军队,但要是一味靠蛮力,与整个朝鲜为敌,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是一个国家,惹得天怒人怨,处处是敌人,寸步难行,那我们还怎么发展?皇太极七年前入侵,也不过是逼着朝鲜国君签订城下之盟,这次领着十万大军卷土再来,也是打着让李投降的主意,并没有打算在朝鲜杀个血流成河。鞑子都知道擒贼先擒王,我们为何要用野蛮原始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陈雨穿越前的那个时空,当年日本侵华,军事实力孱弱的中国在正面战场根本无法抵挡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可是依靠广袤的国土和庞大的人口数量,硬生生将日本拖入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为后来日本的战败奠定了基础。有这样的前车之鉴,陈雨不可能会一意孤行,妄图纯粹以武力征服整个朝鲜,何况目前根本没有这个实力。
蒋邪悠悠地说:“接受朝鲜的官职也没什么,彼此有个台阶下而已,他们要脸面,咱们要实惠。所谓君臣关系,也只是纸面上的名义而已,等到实力到了一定程度,盟约随时都可以撕毁。”
陈雨赞道:“蒋邪看得通透,正是这个道理。日本的对马藩好歹是个大名,也是一方诸侯,为了海贸的利润,都能向朝鲜称臣,每年进贡,接受太守的官职,我一个三品同知为什么不行?”
张富贵恍然大悟:“闷声发大财,给他们面子,咱们要里子。”
“正是如此。”陈雨说,“铁山变相自治,釜山倭馆也落入我手中,地盘有了,人口也会有,银子更是赚不完,有这样的好处,接受这个官职,让李安心,也没什么。”
原本不作声的苏大牙问:“大人,属下也有事不明白。咱们已经有了水师,为什么还要建船厂?听富贵兄弟说,还要从朝鲜各地调拨船匠到铁山来?”
“水师现在的船都是买来的,一方面来源不够稳定,数量也不够,咱们将来要和海峡对面的倭人打交道,为以防万一,水师肯定要扩大规模,不可能维持在目前的小打小闹的水准上。”陈雨解释,“另一方面,沙船固然是不错的船型,但是作为战船还是有不小的缺陷,重炮都无法上船,以至于这次攻击阿济格的营地还要冒险进入弓箭的射程,所以必须要改良船型,建造适合咱们的战船。综上所述,自建船厂势在必行。在大明境内,想找到足够的熟练船匠太难,但是在朝鲜可以办到。朝鲜以水师闻名,造船水准应该不错,有了船匠,就能建造更多更大的战船。”
苏大牙眼睛一亮:“建造更多更大的战船?”作为水师的实际指挥者,这样的发展路线显然是他喜欢的。拥有更强大的战船,水师就能立下更多的功劳,他在这个体系中的地位就越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