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庶帝
第268章 皮里阳秋
作者:一洗万古更新时间:2024-11-11 00:11:07
第二百四十六章 皮里阳秋

王杰道,“李敢击伤卫烈侯,是因怨恨昔年卫烈侯逼父自刎,此为‘父母之仇’,不报则已,既而报之,可称‘孝’矣。”

安文微笑道,“但景桓侯亦与卫烈侯有亲,后景桓侯杀李敢以还,岂不能称‘孝’者也乎?”

王杰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此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安文想了想,笑道,“四弟是读了《礼记》罢?”他道,“只是,汉武帝虽行‘独尊儒术’之策,但实则‘儒表法里’,再者,卫、霍以军功起家,想来许是不读‘五经’的罢。”

王杰皱了皱眉,轻声答道,“儒家以‘孝’为首,景桓侯此举……”

安文接口道,“四弟的意思是,景桓侯杀李敢,实是以昔日私怨为由铲除政敌吗?”

王杰又摇了摇头,越发轻声地嗫嚅道,“我,我没这么想……只是……”

安文追问道,“只是什么?”

王杰抿了抿唇,道,“……当时,汉武帝置大司马位,令卫烈侯与景桓侯皆为大司马,并令二人秩禄相等。自是之后,卫烈侯权势日衰而景桓侯日显,且卫烈侯故人门下多投景桓侯而去,此‘烈火烹油’之间,景桓侯于甘泉宫中射杀李敢,难免有仗势欺人之……”

安文接口道,“倘若卫、霍真有专权之心,《汉书》又为何特在其传中褒扬卫、霍二人的‘为将之道’?”

王杰想了想,似乎迟疑了一下,低头道,“此为‘皮里阳秋’。”

安文看着王杰低下头去的模样,不禁扬起了嘴角,“四弟何出此言?”

王杰道,“二哥所说的‘褒扬’之辞出自《汉书》中卫、霍纪传的最末一段,而在此前文却有载云:‘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其后支属五人为侯。凡二十四岁而五侯皆夺国。征和中,戾太子败,卫氏遂灭’……”

安文挑起了眉,就听王杰继续道,“且《汉书》褒扬卫、霍二人奉法尊职时,引卫烈侯昔日谢平陵侯之言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这分明是意指……”

安文笑了起来,笑声自动打断了王杰将要说出口的话。

王杰却低着头,心下思绪万千,怎么都挤不出一个笑来。

安文笑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停了下来,“好,好,依我看,四弟的《汉书》读得比弘文馆的先生们还通呢。”

这回王杰没推辞,也没谦虚,“说通确能算通,说不通也能算不通,”他说着,慢慢地抬起了头来,“究竟通是不通,全看二哥怎么说了。”

安文笑道,“要我道一声通也不难,只是我以为,”他敛了敛笑意道,“霍氏纵有百般不是、千般不妥,可封狼居胥、迎立少主乃有汉一代之不世奇功,即使汉宣帝以为霍氏功高震主,但‘郑伯克段’之策,亦非君子所为。”

王杰道,“可……若是卫、霍仍在……”

安文道,“若是卫、霍仍在,则定无人能如博陆侯一般权倾朝野,行人君废立之事。”

王杰道,“人君废立自非常事,但外戚干政,定会伤及……”

安文摆了摆手,接口笑道,“四弟是说,汉宣帝诛霍氏,是为昔年‘恭哀皇后’之死而耿耿于怀?”

王杰抿了抿唇,道,“难道二哥以为不是?”

安文微笑道,“自然不是,汉宣帝聪明远见,制持万机,怎会浸于儿女私情?”

王杰道,“昔年汉元帝为宣帝太子时,汉宣帝察其‘柔仁好儒’,尝评曰:‘乱我家者,太子也’,且有意欲用淮阳王取太子而代之,然因少依恭哀皇后,故终不肯背焉。情深至此,”他道,“怎么看,都不似那等嗜血冷酷之人。”

安文笑了笑,没答王杰的话,反转而道,“是啊,我和四弟的心一样。”

王杰歪了歪头,露出一点儿小孩子特有的好奇表情来,“难道,有人与二哥不一样吗?”

安文淡笑道,“对,有人。”

王杰觉得安文此刻脸上的神情十分地耐人寻味,“可……《汉书》言之凿凿,恭哀皇后之死,是博陆侯夫人连同宫廷女医淳于衍,在恭哀皇后娩后以附子药饮之,故致产后猝逝,难不成……”

安文接口道,“这却不好说了,毕竟,汉时内宫仪制与今时早已截然不同,”他笑了一下,“再者,如今宫中产妇皆得内官照料,也无人再会去饮附子药了罢。”

王杰心下蓦地一跳,下意识地应道,“是,是啊。”

安文笑道,“比如,六妹出生的时候,父皇就一直陪伴在侧,各色药饮也配内宫医官一一尝过呢。”他说着,探究似地看了王杰一眼,“四弟可还记得?”

王杰心中又是一跳,同安公主出生在他穿越之前,对这具身体而言,差不多也就不到半年之前的事,“我……”王杰支吾了一会儿,心中转过无数个念头,终究还是如实答道,“……我记不太清了。”

安文盯着王杰看了好一会儿,道,“对,我忘了,四弟那会儿好像正和五弟闹别扭呢,”他道,“难怪四弟记不清了。”

王杰一怔,他和五皇子闹过别扭的事情,徐宁和苏敏儿居然从来没在他面前提过。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内侍敲门的声音,似乎是宋皇后遣人来传话寻安文回去。

安文应了一声,随即朝王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时辰不早了,我便不多留了。”

王杰礼貌道,“二哥慢走。”

安文站了起来,“明儿我便遣人将琴几与琴谱送来,四弟若有什么不明白的,直接去清宁宫寻我就是。”

王杰应了一声,跟着也站了起来,作势送安文到了屋门口。

王杰目送安文出了山池院,又在门口立了一会儿,才折返回屋。

少顷,穆翰德端了一杯新煮好的茶走了进来,似乎是想换走之前那杯应该已经凉透了的茶。

不想,他刚放下茶碗,就见王杰伸手端起那杯方才被安文弃之不用的旧茶,一气儿喝尽了。

穆翰德见状,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主子……是捱渴了罢?”

王杰放下茶盏,慢慢地吐出了一口气,道,“……是啊。”

——————

——————

1关于卫青逼李广自尽这件事是这样的,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汉军出塞后,卫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单于驻地,就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

李广就请求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而卫青曾暗中受到汉武帝警告,认为李广年老,不应该让他与单于对阵。

当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所以故意把李广调开。

李广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卫青改调令,卫青不答应,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对他说照文书上写的办。

李广不向卫青告辞就启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

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卫青没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

卫青南行渡过沙漠,遇到李广与赵食其领,李广谒见大将军后回自己军中。

卫青派长史送给李广干粮和酒,顺便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要给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

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

李广便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

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

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广否,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

《史记》:後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

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於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於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後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2然后李广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李敢就为了为父亲报仇就打伤了卫青,卫青隐匿了这件事。

而霍去病知道以后,趁着李敢随汉武帝行猎的时候,在甘泉宫射杀李敢。

当时汉武帝十分宠信霍去病,所以就隐瞒真相,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又过一年多,霍去病死了。

《史记》: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

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

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居岁馀,去病死。

3《礼记》中关于孔子议论血亲复仇的内容

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对于杀害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

孔子说:“睡在草垫子上,枕着盾牌,不担任公职,时刻以报仇雪恨为念,决心不和仇人并存于世。不论到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身。即令是在市上或公门碰到了,拔出武器就和他拚命。”

子夏又间:“请何对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应该怎么办?”

孔子说:“不和仇人在同一国家担任公职。如果是奉君命出使而和仇人相遇,应当以君命为重,暂不与之决斗。”

《礼记》: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

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

4然后关于卫青和霍去病到底有没有养门客,《汉书》里面的记载是有些矛盾的。

朝廷就设置大司马的职位,让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大司马。制定这个法令,使骠骑将军的秩禄与大将军相等。

从此以后,卫青的权势曰益衰落而霍去病则日益显贵。

卫青的许多旧朋友和门下宾客多数去投靠霍去病,也多能得到官爵,衹有任安不肯离去。

《汉书》:乃置大司马位,大将军、票骑将军皆为大司马。

定令,令票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

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

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唯独任安不肯去。

按照这一段的说法,霍去病应该是有门客的,而且很多门客都通过霍去病得到了官爵

5但是在《汉书》中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列传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

从卫氏兴起,大将军卫青首先受封为侯,后来卫氏子孙有五人为侯。

二十四年后,五侯都失去封国。

征和中,戾太子落败,卫氏遂灭。

而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显贵,另外有传。

苏建曾经责备卫青说:“大将军十分尊贵,而天下贤能的士大夫没有人称赞您,愿将军观察古代名将招选贤士的办法,多加勉励自己!”

卫青答谢说:“自从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纷招募了众多宾客之后,皇上常常有切齿之恨。这种厚待士大夫、招徕贤者而摈弃不贤之人的做法,是人主的权力。人臣奉公守法尽职而已,何必去招士!”

骠骑将军霍去病也仿照此意审慎约束自己,卫、霍两将军的为将之道就是如此。

《汉书》: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其后支属五人为侯。

凡二十四岁而五侯皆夺国。

征和中,戾太子败,卫氏遂灭。

而霍去病弟光贵盛,自有传。

赞曰: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

青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票骑亦方此意,为将如此。

6卫青的子嗣和霍去病的一样,卫青一死,几年之后就都被褫夺了封国和爵位。

霍去病死后,卫青长子宜春侯卫伉因犯法免去了侯位。

五年后,卫伉的两个弟弟,阴安侯卫不疑、发干侯卫登二人都因进献祭祀黄金缺少份量而丢了侯位。

二年后,冠军侯霍去病的封国断绝了继承人。

四年后,元封五年,卫青去世,谧号烈侯。

长子卫伉继承侯位,六年后犯法被免去了爵位。

《汉书》:自去病死后,青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后五岁,伉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

后二岁,冠军侯国绝。

后四年,元封五年,青薨,谥曰烈侯。

子伉嗣,六年坐法免。

7恭哀皇后就是汉宣帝在民间娶的妻子,许平君。

大臣们提议册立皇后,都倾向于霍将军的女儿,却没有人开口说话。

汉宣帝就下诏说要寻求自己贫贱时的一把旧宝剑,大臣们明白了皇上的心思,就奏请册立许婕妤为皇后。

《汉书》: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

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婕妤为皇后。

8关于霍光的夫人霍显用附子作毒药杀死了刚刚分娩的许平君

《汉书》:显曰:“将军素爱小女成君,欲奇贵之,愿以累少夫。”

衍曰:“何谓邪?”

显曰:“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今皇后当免身,可因投毒药去也,成君即得为皇后矣。如蒙力事成,富贵与少夫共之。”

衍曰:“药杂治,当先尝,安宁?”

显曰:“在少夫为之耳,将军领天下,谁敢言者?缓急相护,但恐少夫无意耳!”

衍良久曰:“愿尽力。”

即捣附子,赍入长定宫。

皇后免身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以饮皇后。

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

对曰:“无有。”

遂加烦懑,崩。

衍出,过见显,相劳问,亦未敢重谢衍。

后人有上书告诸医待疾无状者,皆收系诏狱,劾不道。

显恐急,即以状具语光,因曰:“既失计为之,无令吏急衍!”

光惊鄂,默然不应。

其后奏上,署衍勿论。

按照中医的记载,附子确实是对孕妇有毒的。

《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本草汇言》:“若病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之证,误用之,祸不旋踵。“

9汉宣帝叹道:“乱我刘家朝纲的,将是太子啊!”

由是就疏太子而爱淮阳。

汉宣帝说:“淮阳王明于察断而爱学法律,应继承我的事业。”

淮阳王的母亲张婕妤更得宠。

汉宣帝有意用淮阳王取代太子,但由于少年微贱时依靠许氏,夫妇义结糟糠,所以最终还是不肯背弃许皇后而另立太子。

《汉书》: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

而王母张婕妤尤幸。

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