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之上庸失守、孟达被斩之后,诸葛亮深为震惊,虽然打从孟达不听自己劝告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对这种结果有所预料,不过当亲眼看到司马懿居然敢先斩后奏,仅有八天的时间就从宛城杀到新城,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攻破上庸,这样的敌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不过同时诸葛亮也清醒的意识到,司马懿此时的主要任务是镇守荆州防备孙权和陆逊,他两次声名大噪的战役都发生在荆州战场,纵使曹睿不追究他未经请示就擅杀边疆大臣的罪名,朝中那些对他忌惮猜疑的人也不会坐视不管。
诸葛亮所料不差,司马懿将孟达的首级传于京师之后,魏国朝野掀起了极大的波澜。
曹睿看了司马懿的请罪奏章之后,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出于对司马懿的信任他并没有想要责怪的意思,反而还想大肆奖赏他,这时曹真站出来反对说:
“孟达造反一事尚没有完全定论,就算是确有其事,舞阳候也没有权利擅自动兵攻伐我国城池,更不要说杀害镇守边境的大将了。如果陛下因此时奖赏司马懿的话,那么就会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口子,从而有增加武将相互攻伐的风险,还请陛下明察!”
不得不说曹真的话很有道理,从大局上考虑来说也不应该封赏司马懿,于是曹睿放弃了原意,命令司马懿在马上将所部人马撤回至宛城,然后以边郡新附、户口不实为由将司马懿请回京师洛阳征询意见,由襄阳太守孙礼暂代其职位,实际上是在无形之中削去了他的兵权。
这一点自然瞒不过司马懿,他也早就料到了会有这样的局面,不过他更加清楚的是曹睿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完全出于他的本意,而是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而已,用不了多久自己一定会回到原有的位置,所以他心甘情愿的奉诏返京。
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一月初,得知司马懿被削去了兵权调回洛阳之后,诸葛亮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开始利用这段空档趁机发动北伐战争。
在起初商讨具体策略的时候,魏延提出了自己经由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大胆想法,但诸葛亮认为这样没有足够的把握,风险很大,所以没有同意。
而马谡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在散帐之后他尾随诸葛亮回到了书房,企图说服他。
但这时司马昭却认为诸葛亮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是正确的,他对马谡解释说:
“虽然魏延将军的计略有一定的道理,或许也能收到他所说的奇效,但同时风险也很大,此次北伐是丞相首次出兵,不可轻易弄险,否则不仅会让魏将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也会对军心士气造成很大的影响。”
马谡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不想被除了诸葛亮之外的任何人教训,更不要说是个十八岁的毛头小子了。或者说正是因为司马昭反对自己的观点,才会让他更加坚持。
可令他难以接受的是,诸葛亮最终并没有采纳他的想法,于是马谡一气之下拂袖离去。
最终诸葛亮采用了比较稳妥的方略:
先是公开对外宣称自己要从斜谷道攻取郿县,直接威胁长安,并以赵云、邓芝在箕谷作为疑兵吸引曹军的主力。而诸葛亮自己则亲率八万大军(对外宣称三十万)大举进攻祁山,从西向东、逐步蚕食。
当司马懿刚刚交出兵权到达洛阳时,便收到了诸葛亮亲自领兵攻打祁山的消息,很快陇右五郡中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就叛魏降蜀,郭淮只好带着天水太守马遵坚守上邽,梁绪、尹赏、上官雝等皆归顺诸葛亮,天水郡参军姜维因被郭淮和马遵遗弃也只得投降。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诸葛亮就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战绩,让魏廷朝野无不为之惶惧。
考虑到情势已经非常严峻,而司马懿又恰好在此时回到了洛阳,为了防止曹睿再度任命司马懿领兵前往陇右,大将军曹真主动请缨率领大军前去抵御诸葛亮的进犯,而曹睿在审时度势之后也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且亲自前往长安坐镇,派遣大将军曹真督军至郿县抵御赵云,而张郃则率兵五万从陈仓起兵,进入广魏郡策应已经被孤立的郭淮。
同时命令凉州刺史徐邈协同金城太守郝昭出兵东进,进攻南安郡,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攻下了祁山之后,诸葛亮率军进入了天水郡的冀县,并以此作为大本营指挥作战。
当时蜀郡的主力分成三个部分,其一包围上邽的郭淮、马遵,其二在广魏郡领土作战,其三则在南安郡阻击凉州来援的魏军。很快在蜀军的猛烈攻势之下,基本占据了整个广魏全境,而张郃的大军已经通过了汧县,正朝着广魏腹地挺进。
诸葛亮深知张郃是当世名将,他接下来的目的肯定是攻取咽喉要地街亭,从而切断蜀军和安定的联系,这样以来也会让诸葛亮完全从主动转为被动的境地。
左右权衡之后,诸葛亮准备启用拥有丰富经验的吴懿为守街亭之将,恰好司马昭也认为吴懿是沙场老将,应该可以胜任,然而正是因为司马昭的话,令马谡更加燃起了想要通过一战来重新赢得诸葛亮的重视,于是他马谡却站了出来极力要求自己来担任守卫街亭之职,并愿意立下军令状。
见马谡如此坚持,诸葛亮只好命他担任街亭守将,不过诸葛亮心中总是感觉到不安,于是预先想要了对策,并在马谡临行前再三嘱咐他街亭的重要性,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计划防守,这样便可挡住张郃的人马,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马谡表面上满口答应诸葛亮的话,但却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诸葛亮也看出了马谡守街亭似乎会有变数,于是又作出了部署,命令头脑冷静的王平作为马谡的副将,高翔驻守街亭以西的列柳城,而魏延也另一军在街亭的东侧山谷作为接应。
尽管能做的都做了,但诸葛亮还是感到不安...
果然不幸被他给料中了:
马谡率军来到街亭之后,根本就不听诸葛亮“把守要道口”的战略思想,而是下令将大军全部屯守于南边的孤山之上。
为此副将王平苦苦相劝,却依旧没有被马谡所采纳。
无奈之下王平只好将马谡的行军布阵图飞马传回了冀县,诸葛亮看后顿时感到五雷轰顶,双腿的力气仿佛都被抽光了一般瘫坐了下来,站在一旁的司马昭见状连忙扶住了他。
只见诸葛亮的眼神之中充满了绝望,不断重复着相同的两个字:
“完了...完了...”
跟随在诸葛亮身旁这么长时间的司马昭,对于他的印象始终都是镇定自若、料事如神,还是头一次看到诸葛亮如此的悲观和失魂落魄。
走出了中军幕府后,司马昭无意间发现帐外不远处的土丘上,有个年约二十几岁的将军蹲在地上,伸手摆弄着大小不一的石块,他感到好奇便走到了年轻将军的身旁观看,结果看到这个人并不是普通的摆弄石头,而是将大大小小的石块摆成了军阵的样子。
更加令司马昭在意的是,好奇的问:
“敢问将军,这是...”
这位年轻的将军头也不抬的回答说:“马幼常主动放弃了当道下寨的有利态势,若是张郃将孤山包围并切断他与外界的联系和补给,那么他将会完全陷入孤立之中。”
司马昭被这位将军的话给惊住了,他没想到如此年轻的人居然会将局势看得如此透彻,便拱手问道:“敢问将军尊姓大名?”
将军站起身拱手回礼说:
“在下天水姜维...”
正如姜维所说的那样,张郃的兵马赶到街亭之后,见马谡居然放弃山道驻兵孤山,立刻将独孤山团团包围并切断了马谡的水源,在山道要口设立强攻硬弩,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
同时张郃也派出兵马前往街亭东边的谷口牵制魏延的人马,又料到诸葛亮在街亭周边部署如此多的兵力,上邽的包围圈肯定非常薄弱,于是便又派出一支兵马南下解上邽之围,与郭淮会和之后一同进攻被诸葛亮部署在列柳城的高翔。
蜀军因为缺水导致军心大乱,而援军高翔又被郭淮击破,魏延又被堵在谷口难以前进,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马谡一时惊慌选择了弃军逃亡,张郃瞅准战机发动总攻,蜀军大败,街亭也宣告彻底沦陷。
与此同时,在桓范的诱敌之计辅助下,曹真率兵在箕谷大败赵云和邓芝的人马。
至此天水西边的门户已经大开,诸葛亮知道他所有的战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而南安郡又承受着郝昭和徐邈的巨大压力,这个时候再继续坚持已经没有意义,于是他做出了最为无奈的决定:
拔西县(天水西南地区)千余户撤兵回汉中,而王平和赵云则率领各部败兵断后。
而导致诸葛亮首次北伐失败的罪人马谡,在逃亡不久后便被缉拿,之前因刻意庇护马谡的向朗也被诸葛亮罢免了全部官职。
率军还于汉中后,诸葛亮押解马谡返回了CD向蜀帝刘禅请罪,上疏自请降级三等。
刘禅最终虽然同意了诸葛亮的请罪自罚,但还是让他以右将军之职代行丞相事,所谓的惩罚不过是表面上的过场罢了。
但诸葛亮不可回避的却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置连累北伐夭折的败军之将马谡。
当时有很多人向诸葛亮求情,但诸葛亮却全部予以驳回,坚持要以极刑予以处罚。
在司马昭眼中来看,作出这个决定对于诸葛亮来说是最为痛苦的,但他又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司马昭知道诸葛亮在马谡的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又对他给予了多么深厚的希望,然而这一切都因为马谡自己的刚愎自用而付诸流水。
行刑的日期定下来之后,诸葛亮与行刑前的一天夜里带着司马昭来到了关押马谡的死牢。
手脚皆被铁链所绑的马谡,看到了自己的恩师站在铁栅栏外,顿时跪在铺满稻草的冰冷地面上,膝行至诸葛亮的面前热泪盈眶的说:
“马谡有负丞相重托!本是万死之人,实在没有面目再见您!”
诸葛亮隔着栅栏俯视着跪在自己面前的马谡,站在他身旁的司马昭隐约看到了他眼中闪烁着泪光,只见诸葛亮不顾自己的身份蹲下了身子,伸手摘去了马谡那脏乱蓬起的发丝上所沾着的枯草:
“不,这也是我的错,当初先帝去世之前曾对我说过你的缺点,在没有克服改正之前是绝对不能委以重任的。是我太过着急让你独当一面,从而忽略了你致命的缺点,以至于北伐功亏一篑,应当由我来负主要的责任...”
这番话令马谡更加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之下他开始后悔自己的自作聪明,痛哭流涕道:
“不!与丞相无关,是我因为嫉妒司马昭备受您的教导和赏识,才会让我迷失了心智,为了在您面前表现自己,您都已经作出了部署并且提醒我,可我还是...”
“别说了...”
泪水从诸葛亮的眼眶之中流淌了下来,他转而伸手拭去了马谡脸颊上的泪水。
而站在一旁的司马昭却被他们的对话给震撼了,因为他不知道原来马谡一直都在嫉妒自己,司马昭开始认为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会然马谡走到今天这一步...
两人痛哭了一场之后,诸葛亮从自己的袖袋之中掏出了一个小瓶子放到了马谡的手中:
“你我虽没有师徒名分,但却早已有了师徒之情,今日我为了平众怒没有办法只好杀你,但我不希望你死得那么痛苦,连全尸都不能留下,所以...”
马谡对诸葛亮的意思心领神会,他更加知道这个小瓶子中装的正是见血封喉的剧毒。
对于这样的结局马谡已经很满意了,他取下了瓶口的木塞后,看向了神情呆滞的司马昭:
“丞相对你真的很器重,这一点我非常清楚,我没有那个好命可以一直追随丞相,希望你不要枉费了他对你的一番苦心...”
说罢马谡仰头将瓶中的毒药一饮而尽,不一会儿便毫无痛苦的死去了。
马谡的死对司马昭来说是个巨大的震动,他仿佛看到了诸葛亮隐藏在内心深处所不为人知的柔情一面,他为了国家大义选择了“大义不义、大仁不仁”,实在是令他感到钦佩。
这样的人能够与自己的父亲司马懿为敌,的确是个很可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