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栋梁从省城写信回来了。
常为贵让小树来找他大哥,看看信上写的是什么。
常大柱打开信一看,才知道栋梁不愿意在长丰书店当学徒,自己辞了职,跑到省城去继续找书读。
因为省立师范学校不收学费,栋梁便去报考,竟然考上了,当下正在师范学校读书,让家里人放心。
栋梁不给家人说一声,就悄悄去了省城,这事大柱当然不高兴。
他认为栋梁定是在鹿鸣书院读书时接触了不好的思想,才敢那么做。
大柱原本也太关心家里的事,兄弟之间也没有什么共同志趣,栋梁在城省读书,他既没有想念,也没什么可愉悦的,他只关心能不能继承师傅的那点家底。
大柱把信的内容告诉小树,留小树在武馆吃饭。
小树生怕大哥抓住他练马步,拿了信便回家去了。临走,他又想起一事,于是对大柱说:“哥,铁虎哥想见你,你抽空回家一趟吧。”
“哦,好的。”大柱答应一声,进了武馆。
这时,杜子城正站在武馆的台子上,一手插着腰,一手高高挥舞。台下围了一圈弟子,听他高谈阔论。
“这个赤卫队啊,就是专门保护穷人,保卫农民协会,专门对付恶霸地主的,如果民团或者国民党军来欺负我们,赤卫队坚决跟他们斗。”
杜子城讲得来劲,没有注意到常大柱已回来。
“二师兄,赤卫队有枪吗?”有人问。
“有红缨枪吧。”有人在起哄。
“当然有啊。”杜子城撩开衣襟,亮出了别在腰间的手枪,“有这铁家伙作伴,还怕什么呢?”
“二师兄,赤卫队还招人吗?”
“当然,赤卫队正是缺人之际,只要……”
杜子城话没说完,常大柱高声喊道:“该练功了。”
众弟子看到大师兄紧绷的脸,全都散去,各自找自己的兵刃练了起来。
杜子城走近常大柱,说:“师兄,我最近事多,经常在外面跑,武馆的日常,还有照顾师傅的事,让你费心了。”
“都是应该做的。”常大柱道,“师弟啊,我劝你一句,脚踏实了再跑,小心走火入魔。”
杜子城把衣服扣子扣上,说:“谢谢师兄,我心里有数,不会的。”
两人正说着,有一个背着鸟铳的青年跑进武馆:“杜队长,快,紧急情况,总指挥找你开会。”
杜子城跟着来人走了。
常大柱对众弟子说:“兄弟们,过来。我给你讲件事。”
今天这是怎么了?两位师兄都有话跟大伙说,众徒弟围了过来。
常大柱问:“弟兄们,咱镇远武馆能在江湖扬名立万,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师傅的威名。”
“是咱的绝活锁喉枪。”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大柱从弟子手中接过一杆铁尖木柄的红缨枪,走到圈外,比划了几个招式,道:“锁喉枪,枪中王,枪枪锁喉最难防。”
“这锁喉枪再厉害,恐怕也比不过二师兄的手枪吧。”一个弟子低声道。
常大柱并没有回避矛盾,也没指责那个弟子,而是说:“练武之人,要有武者的志气,那洋枪再厉害,你得有啊。再说,如果没了子弹,那洋枪还不如烧火棍。”
“哦,还有这茬儿。”
“洋枪是配给军队的,还有民团,当然土匪也喜欢那玩意儿,扛了枪就要去打仗。打仗,你们知道吗,那是要死人的,你们长这么大,人间的美味你们尝了多少,有几个碰过女人,又有几个没有父母。”
“对,是啊。”
“咱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咱们就过咱们的小日子,练好武功,看家护院,有了钱置点田产,娶个老婆,生个儿子,有啥不好的。别一天尽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什么赤卫队、农民自卫军,今天风光,说不定明天县民团一来,全都散伙了。”
“大师兄说得对。”
常大柱看到大伙来了兴趣,一挥手说:“走,到后院去,让你们看样东西。”
众弟子来到后院,这儿是圆形的练武场,比武馆前庭的场子小得多。
墙内有一棵老树,常大柱一跃而起攀上树枝,连续向上攀爬,身子隐在茂密的树叶中。
过了一会儿,他从树上跳下来。
“弟兄们,看看这个。”大柱手里拿着一个银枪头,还带着灰白色的穗子,“大伙知道这个银枪头的来历吗?”
众人一个个摇头,眼睛瞪得更大了。
“这是当年常山赵子龙使用过的枪头,枪杆坏了,枪头留了下来。”
“是三国时期的赵云吗?”
“正是。”常大柱道,“我们家祖上,就是常山人,后来逃难来到咱碧云镇,家里什么东西都没了,唯独留下这祖传的宝贝。”
“师兄,你不会是赵子龙的后代吧?”
常大柱点了点头,说:“我本姓赵,宋朝灭亡的时候,因为跟大宋皇上一个姓,怕元朝人报复,所以改姓常。”
“哇,佩服,佩服。”
常大柱添油加醋地编造了一段故事,把自己和英雄人物联系起来,又拿出一个神秘的银枪头,吸引了众弟子的眼球。
比起杜子城那把手枪,他的这个银枪头既有历史,又有英雄情节,还是练武之人最熟悉的兵器。
看到大伙的眼睛亮了,常大柱觉得时机成熟,便说:
“弟兄们,碧云镇如今乱套了,该我们出面登台了。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谁能主动站出来,担起保境安民、维持治安的责任,谁就是这里的老大,就有吃有喝。”
“大师兄,我们要怎么办,你直接说,我们跟你干。”众人心潮澎湃。
常大柱趁热打铁,宣布了自己决定。他要成立银枪会,自己当首领。
常大柱这个人,平时看起来有些木讷,但他有他的心思。
他早就知道,各县都成立了民团,许多乡镇也纷纷成立了自治组织,有的叫红枪会,有的叫黄枪会。
这些组织以保境安民为名义,将那些不安分、有勇气的人聚拢起来。有时配合民团剿匪,有时协助当地政权维持治安。
碧云镇占据着三省交界的重要位置,怎能没有这样的组织?
常大柱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他的想法还没来得及落实,梅珊等人就发动起农民起义,成立了农民协会,赤卫队、农民自卫军,把一大部分有志青年和精壮劳力吸引了过去。
即便在镇远武馆内部这点小天地,也有杜子城过来抢地盘,拉拢人员加入赤卫队,如果这时再不成立枪会,就没有机会了。
之所以选择银枪会,一则为跟其他组织区别,二来呢,镇远武馆的绝活是锁喉枪,以银枪会为名头,容易吸纳会众。
当然,他那个伪造的银枪头,也是一个不错的噱头。
毕竟,常大柱在武馆是大师兄,他的话比杜子城的话更有分量。
常大柱号令一发,立即有十几个弟子报名加入,还有几个弟子犹豫不决。大柱并没有强迫他们,而是让他们考虑几天。
当晚,常大柱就带着那些愿意入会的弟子来到文昌宫。
既然要成立银枪会,总得有个地方召集聚合。
大柱曾试探过师傅的口气,许镇远明确表示,武馆不参与这样的组织。
大柱感叹师傅老了,没胆了。他在碧云镇找来找去,最后选定了文昌宫作为银枪会的会所。
文昌宫没有僧道住持,平时锁着门,初一、十五会有吕仙山上的道士下来开门,接纳香客。文昌宫在碧云镇位置居中,方便集合,也利于造势。
常大柱领着他的兄弟,将文昌宫打理一番,然后在大殿内举办了入会仪式。
那仪式也简单,对着常大柱磕个头,再给文昌帝君上个香,兄弟们喝一碗酒,就算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
银枪会的会员,每人还要佩带一个白色线穗子饰物,作为相互之间的接头暗号。
这也是常大柱精心选定的,与银枪会的镇会之宝子龙银枪的配饰想一致。
第一次会众聚集,虽然只有十几个人,常大柱却已很满意。
这是他的骨干班底,只要有了第一批,就会有第二批,他相信凭借他的实力,银枪会一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众兄弟入会完毕,刚喝了酒,酒碗还在手里,突然,镇南方向传来“嘭嘭”枪声。
“怎么回事?”
“又打起来了?”
烧酒催发出来的激情,让人兴奋。
紧接着就听到有人敲锣喊叫:“民团打过来了,赶快抄家伙!支援南桥!”
银枪会的会众一听要打仗,这可是保境安民的好时机。
“师兄,快,我们也行动吧。”
“行动个屁,不想活了你?”常大柱骂了一句,“熄灯,统统回武馆,不要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