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仙侠人生代代凤不归
第142章 大秦帝国之风兮雅兮
作者:濯丰月更新时间:2024-12-03 05:50:54

卫鞅早已下山,信步来到公子卯面前:“元帅,我军战力,你可服气吗?”

公子卯浑身颤抖着被一个司马扶下马来,面色煞白:“服,服气……大良造,我?”

此刻他最怕卫鞅一剑杀了他。

卫鞅微微一笑:“公子卯命贵,我自然知道,然则,货贵者价钱也大,你说是不是?”

公子卯抖的牙齿格格响:“你你你,说,我有,奇珍异宝,无,无数,这,这支蚩尤剑,送,送给大良造……”说着摘下腰间弯月形长剑,双手递上。

卫鞅冷冷道:“元帅,看看这位,认识吗?”

公子卯抬头,惊的目瞪口呆:“你,你,你不是,薛国商人?”

顶盔贯甲的景监哈哈大笑:“公子卯啊公子卯,有你在,何愁魏国不灭!”

公子卯却是一副笑脸:“说的是,说的是,当初怠慢,将军勿怪。”

卫鞅揶揄道:“公子卯,我要将你做一回人质,看魏王是否愿意拿崤山换你?请你这个元帅立即修书,派行军司马为特使送回安邑,我军只等六日,明白吗?六日一过,若无音信,纵然我想救你,三军将士也不答应。”

“是是是,我即刻,修,修书。”公子卯毕恭毕敬。

卫鞅蔑视而又厌恶的看了公子卯一眼,拂袖去了。

第四日清晨,魏国特使便从安邑返回了河西,特使带着盖有魏惠王红色大方印的国书在幕府大帐晋见卫鞅,递上国书,反复陈述魏国愿交出河西与秦国罢兵息战的愿望。

“何时撤出华山,秦军需要确切时日。”卫鞅根本不看国书。

“魏王已下令,即刻撤出华山与崤山军营,三日后当有军报。”

“好!”卫鞅下令,“车英,你率一万精锐铁骑,兼程赶赴崤山接防。”

“是!”车英立即出帐准备去了。

“司马错听令!”

“末将在!”

“你率领五千铁骑星夜赶赴华山魏营接防,魏军若有抵抗,立即全歼。”

“遵命!”二人雄赳赳去了。

次日清晨,卫鞅亲自带领一百名骑士,将公子卯和魏国特使送到大河东岸。遥见不远处的离石要塞城堡上飘扬着秦国的黑色军旗,魏国特使不禁悄悄拭泪。公子卯却浑然不觉,带着庆幸逃生的满脸笑容拱手道:“大良造,你我既是早年挚友,又都是两国丞相上将军,日后这魏秦结好,要多多仰仗了。”

一个国家的人,如果连最基本的民族气节和民族荣耀都没有了,此人又是魏国的丞相,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之日就不远了。

卫鞅不禁大笑起来,公子卯茫然:“大良造,笑从何来?”

卫鞅走马上前,靠近低声道:“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我只是相熟,不是朋友,更非挚友,卫鞅放你回去,只是因为有你当权,对秦国有好处,记住了?秘密。”

公子卯一怔,又立即仰天大笑:“好好好!两国结盟好!”

卫鞅忍俊不禁,更是开怀大笑。

魏国特使奇怪的看着公子卯,一个大大的疑团在心中升起。

公元前339年春,卫鞅班师回到咸阳。

那一天的咸阳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啊。

秦国河西大捷的消息早已传播中原,引起了高山雪崩般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魏国的朝野震恐,深感安邑处在离石要塞和少梁邑的遥遥夹击之中,立即议决迁都大梁。魏国都城南迁虽说已准备多年,但丢失河西之后的南迁,与本来准备的南迁却有着天壤之别。

咸阳城真正的沸腾起来了。老秦人何曾品尝过一等强国的滋味儿,简直是欣喜若狂了。

人人都在称颂卫鞅果真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

将近咸阳,卫鞅将大军交给了车英景监,自己却换上了便装带了荆南,悄悄从咸阳北门进了城。谁知刚刚走马到府门,秦庄公带着赢红莲,大笑着从门口迎来:“大良造,我就知道你会一个人回来。”

卫鞅连忙下马,未及行礼,已经被秦庄公扶住。

赢红莲:“夫君知道大良造定会从北门进来,老早就再此迎候着了。此次大良造大捷,我们又是一家人,无须多礼。”

秦庄公拉住卫鞅的手:“红莲说的极是也,你我是一家人,无须行这等俗礼,大良造,上车,今日可是两大庆典也。”不由分说将卫鞅扶上青铜轺车。

气势宏大的咸阳宫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先行到达的新军已在广场中央列成两个整肃威武的方阵,中间红毡铺地的大道直达三九(二十七级)台阶之上的巍峨大殿。见两辆轺车驶来,广场响起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国君万岁!娘娘万岁!大良造万岁!”秦庄公驾车在白玉阶下停住,亲自扶下卫鞅,又殷殷拉起卫鞅的一只手,走上了大殿平台。

赢红莲道:“夫君先与大良造去,红莲换完衣就来。”

秦庄公点点头:“去吧,孤等你。”

两座丈余高的大鼎下,秦国的全体大臣一齐行礼:“参见王上!参见大良造!”

秦庄公拉着卫鞅走到中央高台上,向司礼大臣微微点头。

“大秦国,庆贺河西大捷并迁都大典,开始!”

顿时,整个咸阳广场都轰鸣了起来,那不是丝竹埙篪之音,而是沉重轰鸣的战鼓号角与黄钟大吕,宏大低沉,气势壮阔的令人心神激荡。

“国君书告天地臣民——!”

秦庄公展开一卷竹简,激越浑厚的嗓音在广场回荡着:

“吴吴上天,冥冥大地,秦国朝野臣民,收付河西旧地,迁都咸阳新城,乃我秦国百年以来之两大盛典!二十有年,秦国顺天应人,力行变法,由弱变强,走过了一条浸透泪水、汗水与鲜血的道路。秦国摆脱了旧日贫困,洗刷了先祖屈辱,痛雪了百年仇恨。兹此昭告,天地人神共鉴!”

全场山呼:“大秦万岁!变法万岁!”

“国君亲封——!”

秦庄公咳嗽一声,高声宣布:“人心昭昭,天地悠悠。大良造卫鞅之不世之功勋将永载史册。为昭当年求贤令之信,今封商於之地十三县为卫鞅领地,封号商君。”

话音落点,全场沸腾:“商君万岁!新法万岁!”

卫鞅深深一躬:“臣卫鞅,谢过大王恩典!”

接着,由司礼大臣宣读了封赏功臣的君书:“车英晋爵三级,晋升国尉,景监晋爵三级,晋升上大夫,新军将士按照斩首数字与其它军功,四万余隶农、平民出身的士卒,分别获得了初级爵位,其中三千余勇士升爵达到四级,战死的数千名将士尽皆赐爵四级,厚葬故乡。”

埋藏在多少隶农心中的辉煌大梦,竟然真的一朝实现了。年轻的锐士们捧着摞满荣誉的铜盘哭了,广场上的万千庶民也哭了,良久,广场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声浪:“变法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庄公的眼睛湿润了,卫鞅的眼睛也湿润了。

老内侍黑伯走来轻声禀报:“王上,洛阳王室派特使前来庆贺。”

东周的洛阳王室虽然已经名存实亡,但“天下共主”的名义却是谁也没有公然否认。哪一国有了战胜之功,洛阳都会派出特使“嘉奖”庆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避免战胜国对自己动手。

红衣高冠的“天子”特使,正从红毡铺地的高高台阶拾级而上,却又忍不住四面打量这威势赫赫的军阵广场,看看将近平台,远远就向秦庄公和卫鞅深深一躬。

秦庄公与卫鞅一齐躬身大礼:“秦国小邦,何敢劳动天子大礼。”

特使恭恭敬敬的拱手笑道:“世事沧桑,秦国终究大出了,请秦公接受王命嘉勉。”

秦庄公与卫鞅及全体大臣跪拜在地,特使展开了一卷竹简,高声读了起来:

“兹尔秦公,顺应天命,民富国强,讨魏建功,迁都咸阳,西土平定。天子特诏,册封秦庄公赢也为西土诸国盟主,享代天子征伐大权,周室第四十一王二十六年春。”

“谢天子盛恩!我王万岁!”秦庄公卫鞅率领群臣叩拜。

黑伯又来禀报:“报王上,六大战国特使庆贺。”

秦庄公点头,司礼大臣领六国使者鱼贯而入,一一递交国书的同时,又一一用最美好的言辞赞颂祝贺了秦国的河西大捷,又一一满脸笑容的表示了愿意与秦国结好的真诚愿望,连串走完,已经是将近半个时辰了。秦庄公和卫鞅均以最大的耐心,始终微笑着听完了不听也知道内容的篇篇言辞。

黑伯又禀报道:“禀王上,晋王来了。”

秦庄公一听甚是欢喜,只听一阵哈哈大笑声:“秦国终于大出于天下也!”

秦庄公急忙迎了上去:“晋王能来秦国,乃赢也之幸。”

晋王捋着胡子仰天大笑:“今日你我二人定要痛饮一番!”

秦庄公笑道:“那是一定,来,请上座!”

黑伯又来了:“禀王上,二十六诸侯国派特使前来祝贺。”

秦庄公摆摆手:“请他们入座便是了。”

在司礼大臣引导下,一大串使者诚惶诚恐的鱼贯走进,顷刻间,种种贺表与种种礼物堆满了长案,秦庄公和卫鞅相互对视,不约而同的笑了。

这时,赢红莲身着红衣款款而来,这身红衣是秦庄公亲自为她定制的,衣袖处是用金丝绣的牡丹,衣尾处则是用金丝绣的一只凤凰,一颗硕大的珍珠镶嵌在腰间。当年秦庄公娶赢红莲之时,秦国正穷困,甚至连一身新的嫁衣都没能为赢红莲准备,秦庄公曾许诺一定要补偿赢红莲,如今秦国大富,秦庄公特意为赢红莲定制了这身红衣,也正好今日大典,便让赢红莲今日穿着这件红衣献舞助兴。

各国使臣们,就连卫鞅都看呆了,使臣们都在小声议论着。

太子赢不若连眼睛都忘记了眨。在一旁的赢琼看看赢不若,又看看赢红莲,低下头显得很不自在,秦庄公近几日对他的态度才有些许缓和,今日大典上他是很怕见到秦庄公的,更不敢多看赢红莲,孩子这是被打怕了。

卫鞅心中不禁暗叹道:“此人应是天上人,朱颜玉润落凡尘。”

秦庄公看着赢红莲,不禁小声说道:“佳人如仙子,遇上方知有。”

司礼大臣高声宣布:“请列国特使,观看大典乐舞。”

大殿平台上的车英猛然一挥令旗,骤然间鼓战号角齐鸣,赢红莲翩翩起舞,边舞边高歌道: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所有特使听的都如芒刺在背,惊讶的笑不出来。的确,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盛大的庆典中以如此独特的乐舞,宣告结束屈辱,并公然向天下挑战。“秦有锐士,谁与争雄。”在战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上,这无疑是一个令山东六国心惊肉跳的信号。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