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科夫以为是方面军司令部打来的电话,让各部队去接受德军的投降。谁知把话筒贴在耳边,他才听出打电话的人是近卫第6师师长伊万诺夫上校:“司令员同志,我是伊万诺夫,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向您汇报。”
“重要的事情向我汇报?”索科夫反问道:“不会是德国人主动向你们投降了吧?”
电话的另一头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了伊万诺夫惊诧的声音:“司令员同志,您怎么知道的?”
“近卫第120师正面的五个德军师的阵地,已经挂出了白旗,说明他们开始大规模投降了。”索科夫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随即反问道:“上校同志,你那里是什么情况,有多少德军向你投降?”
“来了几名党卫军军官。”伊万诺夫回答说:“其中一位是党卫军少校,他说他是附近什么战俘营的负责人,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停止与我军和盟军的敌对行动,并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
听说发现了一个战俘营,索科夫的心里不禁暗喜,如此一来,又能补充不少的兵员了。想到这里,他连忙问道:“战俘营的规模有多大,里面关押着我军多少指战员?”
伊万诺夫迟疑了片刻,随后回答说:“对方说了,战俘营里一共有3517名战俘,一个我军的战俘都没有。”
“什么,一个我军的战俘都没有?”索科夫听到这里,不禁皱起了眉头:“那他们关押的战俘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他说战俘是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士兵和军官。”伊万诺夫解释说:“在这些战俘里,有比利时的军队中包括总参谋长在内的一大群将军和军官。”
“见鬼,居然一个我们的自己人都没有。”得知一个关押了三千多名战俘的战俘营里,居然一个苏军的指战员都没有,索科夫心里的不免有些失望,他对着话筒说道:“上校同志,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了,你立即派人去接管战俘营,把关押在里面的军官和士兵都解救出来。”
“明白,司令员同志。”伊万诺夫响亮地回答说:“我立即把那些关押在战俘营里的军官和士兵都解放出来。”
在一个即将解放的战俘营里,居然发现了这么多的友军战俘,索科夫觉得此事关系重大,便亲自给罗科索夫斯基打电话,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向他进行了汇报:“司令员同志,有一个战俘营的德军指挥官向近卫第6师师长伊万诺夫上校投降,据他供认,在该战俘营里关押着3517名战俘,分别是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军官和士兵,甚至还有包括比利时陆军总参谋长在内的一群军官和将军。我给您打电话,是想问问,您打算如何安置这些友军的战俘。”
“米沙,你把一个难题扔给了我。”罗科索夫斯基听索科夫这么说,苦笑着摇摇头:“这么多友军的战俘,我也没法做主,我只能向最高统帅部请示,看他们的意思如何。”
“元帅同志,”索科夫继续说道:“不但是看管战俘营的德军军官向我们投降,甚至在近卫第120师攻击路线上的五个德军师,也停止了抵抗,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
柏林德军投降的事情,暂时还没有传到罗科索夫斯基这里,因此他对索科夫所说的这番话,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德国人会开始大规模投降呢?”
索科夫从罗科索夫斯基说话口吻,就猜到对方肯定还不知道柏林德军投降的消息,连忙提醒他说:“元帅同志,我建议您立即联系最高统帅部,没准柏林方面会有什么好消息传过来。”
听索科夫这么说,罗科索夫斯基随口应道:“柏林方面能有什么好消息出来?!”但此话一出口,他立即想到了一种可能,顿时浑身一震,随即声音有些颤抖地说,“米沙,你是说朱可夫的部队已经占领了柏林,彻底打败了德国人?”
“是的,元帅同志。”索科夫点了点头,用肯定的语气回答说:“除此之外,我想不到了别的原因。”
“这怎么可能呢?”虽说打败德国人,占领柏林是迟早的事情,但此刻罗科索夫斯基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觉得有点天方夜谭。他急于知道真正的答案,连忙加快语速说:“米沙,我这就给最高统帅部打电话了解柏林方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旦有了最新的消息,我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你的。”说完,没给索科夫说话的机会,就直接挂断了电话。
索科夫放下电话后,对西多林和卢涅夫说:“参谋长、军事委员同志,元帅说他马上与莫斯科方面进行联系,如果有什么最新的情况,会及时向我们通报的。”
“嗯,早该如此了。”卢涅夫点着头说:“虽然我们知道打败德国人,占领柏林是迟早的事情,但如今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还只是猜测,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如今就只能再等等,看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消息。”
半个小时后,罗科索夫斯基亲自给索科夫打来了电话。
电话一通,罗科索夫斯基就情绪激动地说:“米沙,你说的没错,柏林的守军已经放下武器,向崔可夫的部队投降了。而且柏林的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和宣传部长弗里契,都向德国国内的军民发表了无条件投降的谈判。”
说到这里,罗科索夫斯基停顿了片刻,索科夫很清楚地听到了对方喝水的声音。喝完水之后,罗科索夫斯基又继续说道:“还有,小胡子在4月30日下午在地堡里自杀身亡,他的尸体被他的一帮手下浇上汽油,扔在地堡门口的弹坑里焚烧。而臭名昭著的戈培尔,也在5月1日当天自杀;另外一个小胡子的左膀右臂霍尔曼,在自己的家里引爆了手榴弹,全家都死光了。虽然小胡子在临时前,任命海军上将邓尼茨担任新的国家元首,不过此人没有什么威望,虽然他在电台里号召德国人与我们战斗到底,但根本没有什么人相应他。看来德国人也厌倦了这场该死的战争,如今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弃。”
“元帅同志,”索科夫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之后,立即补充道:“我已经把步兵第211和第284师调到了一线,协助近卫第120师接受德军的投降。”
“米沙,你做得很对。”罗科索夫斯基对索科夫的这种做法表示了赞同,同时也提醒他说:“你们的部队继续往前推进,很快就能到达易北河边缘。对岸就是英军的防区,你们可以尽快与他们会师。”
几天前,科涅夫指挥的部队就在柏林西面的易北河边与美军会师,此事已经被载入了史册。而索科夫的部队就算加快推进速度,在柏林北面的易北河与英军会师,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历史意义,所以索科夫对此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不过既然是罗科索夫斯基亲自下达的命令,他也不好推辞,只能含糊其辞地说:“明白,元帅同志。我会尽快派出部队赶到易北河,与对岸的英军部队会师。”
放下电话后,索科夫低头盯着面前的地图,查看自己部队的布防情况。
看了一阵后,他抬头对西多林说道:“参谋长同志,你给步兵第122旅旅长维克多中校打个电话,命令该旅立即向易北河方向推进,想办法在短时间内与对岸的英军会师。”
听索科夫这么说,坐直旁边的卢涅夫苦笑着说:“同样是易北河会师,但科涅夫元帅的部队比我们早几天与美军会师,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他们的会师注定会被载入了史册。但我们呢,就算此时赶过去与英军会师,在后世的历史书上,恐怕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
“是啊,军事委员同志,你说的没错。”索科夫虽然赞同卢涅夫的这种说法,不过既然是罗科索夫斯基亲自下达的命令,自己也不能不执行,因此他让西多林命令步兵第122旅快速向易北河推进,赶过去与英军会师。假如让左右两翼的友军抢了先,恐怕这个聊胜于无的荣誉,也会落到友军的头上:“我觉得我们和英军在易北河会师的事情,恐怕后世的历史书提都不会提。将来我们的后辈说起易北河会师,所能想到的就是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与盟军在易北河会师的内容,而我们的行动却会被它们耀眼的光芒所掩盖。”
“参谋长同志,”虽然这次易北河会师的意义根本无法和前几天的会师相提并论,但罗科索夫斯基还是催促西多林:“快点给维克多中校打电话,就说让他的动作快点,别让其它的友军抢到我们的前面去了。”
“对对对,司令员同志,您说的对。”西多林对索科夫的说法也表示赞同:“虽说我们即将进行的会师行动,无法与科涅夫元帅的部队与美军会师的那一幕相提并论,但至少也算是一项荣誉,绝对不能让友军的同志抢走了。”说完,他一把抓起电话,开始拨打步兵旅的指挥部。
维克多中校接到了西多林打来的电话,知道这是自己和部队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一放下电话,他就命令几位营长把所有的部队都集结起来,搭乘所有能找到的交通工具,公交车、私人汽车、马车和自行车,然后急匆匆地赶往易北河的防线,准备与驻扎在对岸的英军会师。
一个小时后,步兵第122旅的先头营来到了河边。
战士们看到对岸的英军营地的帐篷,都忍不住问自己的营长:“营长同志,英国人不是我们的盟友吗?为什么他们就停留在易北河的对岸,也不向德国人的侧后方发起进攻,以减轻我军所遭受的阻力呢?”
对于战士们提出的疑问,营长嘿嘿一笑,说道:“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营长,你们所提出的问题,我想只有集团军司令员或者方面军司令员才能回答你们。”
营长随后叫过一名大嗓门的战士,吩咐他说:“你到河边去喊对面的英国人,就说我们是赶来与他们会师的。”
营长派出的战士的确嗓门挺大的,他刚吆喝了几声,对岸的两名英军哨兵就来到了河边,隔着宽阔的河流朝苏军所在的位置张望。看了一阵后,其中的一名英军中士,对身边的上等兵说:“上等兵,你回去向少校报告,就说对面来了一群不明身份的人,请他指示我们该怎么做。”
上等兵眯缝着双眼,看向了对岸的苏军指战员。看了一阵后,他扭头对中士说道:“中士,对面来的这些人,身上穿的不是德国人的军服,会不会是我们的盟友俄国人?”
听上等兵这么一说,中士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假如对岸出现的真是德国人,没准早就冲着自己所在的位置开枪了。不过他还是命令上等兵回去报讯,就说对岸来了不明身份的部队,让少校亲自到这里来查看一下。
“是,中士。”上等兵答应一声,提着枪就朝着营地的方向跑去,他想在第一时间就把对岸发现军队的事情,向营里的少校进行报告。
但是等英军少校得到属下的报告后,却不以为然地说:“来的也许不是俄国人,而是德国人。”
听少校这么说,上等兵连忙解释说道:“可是他们在河边看到我们之后,并没有向我们开枪,似乎表现得很友善。”
“士兵,你可能还不知道,德国人已经宣布投降了。”少校自作聪明地说:“我想出现在对岸的部队,也许是一些不想向俄国人投降的德国人,免得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是准备进入我们的防区后,向我军放下武器投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