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皱着眉看着自己弟弟,这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弟弟竟然对九州华夏如此了解,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弟弟有问鼎中原的野心。若不是如此,做什么研究上古的华夏九州?若不是如此。做什么研究这华夏九州的变更和山脉走势,研究者九州的土地特色和民众特点?这定然是要为了以后排兵布阵,为了以后掌握万民生计,为了以后稳坐钓鱼台而做足了准备。以此可见桃符是要跟自己争一争的。
贾褒看着司马攸风彩卓然的模样,笑了起来,这便是自己的依仗,足见桃符对这万里山河下足了工夫。只是桃符在这众人之间已然赚足了眼球,赚足了倾慕,还是要再添把火才是。
左芬拿着团扇轻轻的闪着,眼睛带着赞赏,心中也起了波涛。这个司马四少倒是个妙人儿,如今不过十五岁的年纪,竟然对着万里河川如此了若指掌,这带兵打仗定是个好手,这安定江山,安抚四方定是个能人啊。只是这样的少年英才,可会是自己的良人?不自觉的,左芬看着司马攸的眼神,越发的出彩和迷离。
郭越眼睛垂了下来,还好这司马攸和司马炎争相解释华夏九州挡了自己方才的霉运,只是这两位司马家的公子就这么急吼吼的给贾褒卖好,究竟是为了什么?
王濬依旧是面不改色的模样,对于粗武有力的他而言,这种文绉绉的事情与他无干。
贾裕掩嘴偷笑,看姐姐转了转眼珠子,怕是要做足了铺垫,给这小破孩扬名立万的机会??
王戎似乎是看懂了什么,只是站在一侧,拿出袖中暗袋的扇子,慢慢扇着,等着看这一场好看的驳论。
王衍焉能不懂这贾褒是明知故问,故意让司马攸借机在人前露一手?眼下这司马攸和司马炎正值夺取司马昭欣赏的阶段,眼看着曹魏即将湮灭,这晋王司马昭即将重复曹操的做法,成为这未来晋朝的第一位皇帝,自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太子,怕是这夺嫡之争近在眼前了。而自己定然要从这两者之中选择一个合适之人不可了。
只是话虽如此,眼睁睁看着贾褒和司马攸如此默契的互动,心还是会痛。若是那天没有吃五石散,若是没有跟那郭家女郎有了那一出,或许这阿荃就会为自己筹谋未来,这阿荃就会为自己铺就锦绣前程了。恨只恨,那天为什么要吃五石散?果然吸食五石散就是他王衍此生最大的错事和恨事。
只是阿荃,你若是想要逃离我王衍,我王衍就能如此轻易的让你躲开我的怀抱吗?我这人脑袋小,若是认定了一个人,那便是一生一世的,就算是缠也要纠缠到死的。
王衍的眼睛不自觉的越来越黑,越来越深沉。
羊祜扬唇一笑“倒是有趣的说法,桃符真是越来越会说了。只是我更想知道,这九州华夏之后,可还有什么让咱们听着愉快,看着欢乐,想着痛快,逗着玩乐的?”
这话倒让贾褒有些奇怪了。因为这羊祜历来是看不起自己的,而且羊祜历来就是站在司马炎那一边的,是司马炎的得力助手也是司马炎生死之交。如今这羊祜竟然帮着自己给司马攸铺路,倒是让自己看得不甚明了了。可是就算是看的有些模模糊糊,这好意如何能推却?就算这笑里藏刀,也要刀山火海闯上一闯的。
贾褒笑起来“自然是有的。”
“哦?”羊祜点点头,看着贾褒,似乎很感兴趣的模样“你倒是说一说,让我也开开眼。”
贾褒笑着说了起来“开开眼倒是不敢当,不过是一个卖弄的乐子罢了。”
“比如?”羊祜给贾褒续着话茬。
“比如金文。”贾褒笑起来“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羊祜笑起来“金文?嗯,有意思,金文。”
“我们中原华夏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贾褒解释道“这金文是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西周金文、东周金文和秦汉金文。我且想问问,这四种金文的区别如何?”
司马炎对金文的确不识几个,只得看向羊祜,羊祜本就是文学大家,其母亲更是儒学大家蔡邕的独女蔡琰,自然更是对着金文了若指掌。
羊祜看懂了司马炎的意思,便笑道“我乃是司马大公子的幕府之士,自然有义务为我的主公回答一二,你且听来。”
羊祜慢慢说道“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但商代器物和铭文皆少,秦汉以已至末流,所以应算周代为主流。”
羊祜眉眼一挑,继续说道“初时只有寥寥数字,及至周初,已达千二百余字。商末铸有金文之青铜器日多,然所述仍简,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至商亡时,方有文章出现,然其时最长之文,仍仅有四十余字。这便是殷金文,或许是那时候的文字并不多,再加上在青铜器上撰写比较复杂和繁琐,故而文字不多吧?”
“这也有可能,毕竟甲骨文和殷金文实则是少见,那么西周金文呢?”贾褒笑起来,看似在考羊祜,实在再给司马攸使着眼色。可惜司马攸对于金文也是知之甚少,只能由着羊祜卖弄文学。
“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渐兴,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记述。”羊祜又说道“金文的结体从总体上看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齐,笔画的分布也更注意均衡匀称,但与小篆相比,却没有那种严密规整,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法度,在较大的程度上还允许长短参差、正斜杂出、疏密不等、大小不一等作法,也就是说周代金文的结体既有一定的规范,又有很多的自由。”
“西周金文是大篆书体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书写点画改变了殷代甲骨文和金文细硬瘦长的线条形态,变得屈曲圆转,粗细均匀,具有适度的装饰性。萦绕回叠,屈曲转引极有法度,表现了西周先民圆融内敛、浑穆沉潜的理性品格,一变甲骨书系的线条特点,带来了书写风格的转变,开启了篆书的风尚。”羊祜笑道。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当然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羊祜摇头晃脑的继续说道。
“而这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也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故而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羊祜笑起来“只是,贾家大姑娘,你可知道什么叫做小篆?”
贾褒笑起来“小篆么?自然是知道的。”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又加上要推行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贾褒戏言道“若是我说,这小篆该是叫做李斯文才应景。”
“李斯文?哈哈……亏你想的出来。”羊祜突然笑起来,让贾褒心中一跳。今个儿这个羊祜到底怎么了?竟然从瞧不起自己到跟自己开起玩笑来,真是令人不解。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秦王嬴姓赵氏阿政的要求所致。为什么不叫嬴政文或是赵政文或是阿政文?”羊祜又问道。
“小篆一直在中原华夏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至今魏朝时期,这篆书已然成为了印章,再也无大小篆之分了。”贾褒笑道“如此还分什么嬴政文?”
“《泰山刻石》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我这人素来是极爱小篆的,只是你又可知这梅花小篆?”贾褒不肯吃亏,反而问起羊祜来。
“你倒是半点亏也不吃,我不过问你一句,你又回我一句。这梅花篆字是指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嵌字内,使之天然成为一体,远看像篆字飞舞,近看似梅花盛开,篆体本来就很难令人读懂,加上梅花的点缀,便显得更为生涩难懂,更增加了它蒙胧神秘感。”羊祜笑道。
“古人有爱梅、赏字的习惯,并赋予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这梅花小篆素来是女子所喜爱的,不是?”羊祜看向贾褒“不如你且写上一段?”
贾褒打量着羊祜,竟然说着说着又回到自己这边来了,让自己写梅花小篆。若是自己信口一说,这梅花小篆便是不会,岂不是被人笑了去?当真是设下套让自己钻呢?还是话赶话到了这份上?
贾褒轻轻一笑“让我写梅花小篆也好,那你可知道琴有五不弹,印有九不刻,其揆一也。篆不配不刻,器不利不刻,兴不到不刻,力不余不刻,与俗子不刻,不是识者不刻,强之以势不刻,求之不专不刻,取意不佳不刻?我一无刻刀二无玉石,如何刻得?”
“你这是要问我印章篆体了?那我且说给你听。”羊祜笑起来。
“哦?你倒是说说。”贾褒笑起来,而众人更是兴致勃勃的听着。
“印文者何?信也。信从爪何?手持信也。从节何?节表信也。因有阴阳,阳文文贵清轻,阴文文贵重浊。重非重滞,浊非淤浊。方平正直,无纤无巧,无悬无剩,转运活而布置密乃为上乘。清轻像天,重浊像地,各从其类也。”羊祜摇头晃脑的继续说道。
“昔人论篆有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可谓善状,又若为刀法发者。凡篆之害三:闻见不博学无渊源,一害也;偏旁点画凑合成字,二害也;经营位置疏密不均,三害也。”羊祜笑道“如今我特地让你来刻给我,而你又精通梅花篆体,自然是三害皆无,可方可圆,可圈可点了。”
“你倒是抬举我。”贾褒笑起来,但是仍旧不肯写。
“刀之害六:心手相关(乖),有形无意,一害也;转运紧苦,天趣不流,二害也;因便就简,颠倒苟完,三害也;锋力全无,专求工致,四害也;意骨虽具,终未脱俗,五害也;或作或辍,成自两截,六害也。”羊祜顿了顿“传闻梅花篆体可双手写字,信你定然不会有刀之六害。”